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青光眼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06-0452219次收听

语音内容:

青光眼症状会因为青光眼类型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闭角型青光眼会以急性的非常凶险的形式出现,开角型青光眼是以非常隐秘的形式出现。
青光眼的症状不好一概而论。因为青光眼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表现截然不同。
如果患者是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会以急性的非常凶险的形式出现,患者会出现突然的眼压升高,伴随着急性的眼压升高,患者会有眼睛红、眼睛胀痛伴头痛,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有恶心呕吐。有些患者会认为是神经科的症状,比如头痛也有人会认为是消化科的症状,比如和呕吐相混淆,但是是眼科的症状,是青光眼。青光眼和这些疾病相鉴别,最主要一点是会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通常不会被忽视掉,因为表现非常的剧烈,患者也会很痛苦,一般都会及时就医。
另外一种类型是更大范围的类型,更多更广的患者,叫做开角型青光眼,是以非常隐秘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异常,每天眼睛也没有任何不适,工作生活也完全正常。但是眼睛却逐渐的会出现视野缺损,甚至最终明显的影响视功能甚至失明,所以更值得警惕。
所以青光眼的症状会因为青光眼类型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之后及时就诊。对于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平时的体检和眼科筛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青光眼和白内障区别是什么
青光眼与白内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病的原因不同。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部的房角或小梁网等结构出现了功能异常,导致眼内房水循环紊乱,眼压升高引起的。而白内障是由于眼球内部的晶状体在老化因素等作用下出现浑浊,透明度降低,阻碍光线折射进入眼球内部而引起的。第二,症状不同。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眼睛充血、发红、胀痛、视力下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而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第三,体征不同。青光眼患者会出现前房浅,角膜水肿等表现。而白内障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放大后检查时,可以看到眼球内部的晶状体出现了透明度降低。第四,治疗方式不同。青光眼通常需要做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等进行治疗,而白内障需要做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27

2021-04-19

90933次收听

青光眼为什么会失明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压迫,引起视神经萎缩而导致的失明。青光眼作为目前我国未列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与位列第二位的常见致盲眼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青光眼患者由于眼球内部的房角与小梁网等结构出现了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从而使眼内房水循环功能紊乱。大量的房水由睫状肌生成后,无法经过房角与小梁网排出眼外,就会淤积在眼球内部,引起眼压升高,而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压迫后,会逐渐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就会出现视野缩小等改变。当病情进展到晚期的时候,视力也会随之丧失。青光眼一旦确诊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降低眼压,才能够阻止和延缓病情的进展,保住目前残余的视功能。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19

85634次收听

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
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症状的表现是自身发现疾病的唯一依据,但有些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青光眼是患者的眼内压调整功能发生障碍,并伴有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
早期青光眼治愈率有多少
随着人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用眼过度已经是很普遍的怪异现象,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继发好多症状,青光眼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越早发现就应该越早治疗,早期治疗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下面就让小编大龄大家了解一下早期青光眼的治愈率是多少。
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什么?青光眼作为一种对眼睛影响较大的眼部疾病,其在临床上有很多类型表现,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就是其中一种。因此为了可以使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怎么形成的
青光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总是趴着睡觉、经常抽烟喝酒、长期用眼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这种疾病;其次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精神因素、药物刺激,也会诱发青光眼;另外结膜炎、白内障、眼部出现钝挫伤等,也可能会导致青光眼出现。
02:14
急性青光眼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青光眼的患者因为眼压的急剧升高,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见、眼睛红、眼睛胀、眼痛、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眼压超过50毫米汞柱,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会非常明显。对于急性青光眼患者要及时治疗,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输甘露醇等,积极降低眼压防止因瞬间眼压升高而造成视神经的不可逆损害。对于未发作也要进行积极的预防,要防止减少它的发生和发作。总之在临床上,如果患者突然视物不见、眼睛红、眼睛胀痛、头痛、恶心,要及时到眼科就诊,排除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经过眼科的治疗急性青光眼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可以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如果治疗的及时,也可以避免进一步的视神经损害。
03:02
青光眼的好发人群
青光眼好发于经常容易情绪紧张,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以及老年人当中。青光眼的好发人群主要有几类:一、容易紧张,经常发脾气的人容易得青光眼,这类人群叫A型性格,性格容易发怒、容易生气、容易紧张,这种人容易得青光眼。二、青光眼是遗传性疾病或者是家族多发,这种人就要定期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如果家里有人得青光眼,其他的人是有可能容易得青光眼。三、远视眼的患者眼球短,更容易出现青光眼,因此有远视患者如果眼睛发胀,不舒服要经常去医院去监测眼压。四、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晶状体膨胀,有一部分人前房比较浅,这种人到了一定年龄,比如50岁以后,60岁白内障加重,也可以继发青光眼。
青光眼的危害都有什么
青光眼的危害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可能会对人的性格发生一定的改变。早期青光眼会引起视野逐渐的缩小,假如看到一堵墙,青光眼引起的视野缩小,墙的面积会逐渐缩小,最后会变成一个洞,当这个洞逐渐缩小的时候会发生失明。视力下降早期可能不明显,早期的视力即使是发生管状视野,也就是像一个洞一样的视力也还能保持在一点零左右,一旦出现视野全盲的情况,可能这一点视力都没有了,出现了全盲。随着青光眼的进展,青光眼病人会长期用很多药物,用很多药物的情况下,会使青光眼的人产生一种青光眼性格,青光眼性格就会做事犹豫不决,对很多事情很关注它的细节,了解每一样事情的细节。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26

59546次收听

青光眼和白内障有哪些区别
青光眼的主要机制是因为房水过多排不出去,引起的眼压升高,进而造成视神经萎缩,而白内障是眼内的一个结构,叫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青光眼和白内障这两个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视力下降,白内障视力下降可能会更明显一些,而青光眼的视力下降更隐秘一些。两个病的愈后则完全不一样,白内障经过治疗术后,把混浊的晶体去除,换一个人工晶体,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视力的,青光眼一旦视力丢失、视野损伤,是不能恢复的,不管你用多少药,用多高级的药物,做多大的手术都不能恢复视力,对青光眼的重视要优于白内障。青光眼视野损伤了,是不能恢复的,不像白内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白内障手术,早做一天晚做一天影响不大,但青光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语音时长 01:47

2020-02-26

55763次收听

02:11
青光眼术后注意什么
青光眼术后应注意饮食、休息、活动,以及情绪。青光眼术后需注意短期内,术后几天,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做。避免情绪波动较大,引起眼压升高,有些患者的性格暴躁,易发怒,心理学上,称为青光眼性格。还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很成功,便把医嘱抛诸脑后。青光眼的术后护理和术后治疗非常重要。
01:53
青光眼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青光眼的手术相对不复杂,但术后护理比较复杂。术后易复发的原因:第一,青光眼主要是先天性发育异常。通过手术可对某个部位有缓解,但大部分组织结构,还是无法改变。第二,青光眼性格,比较急躁、易怒。性格改造很难,术后患者的性格仍然急躁,易引起复发。第三,由于白内障膨胀引起,年龄越大,膨胀性高,发生几率越高,而没有青光眼或青光眼术后痊愈的人群,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白内障,出现青光眼的复发。
02:06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怎么治疗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患者首先需要停掉致病因素,可以借助降压眼药水干预;其次可以接受激光手术治疗。药物相关性的青光眼的治疗,先停掉激素等致病因素。如果患者的眼压相对比较高的时候,先用降压的眼药水进行干预。如果3~4种降压的眼药水仍然不能够控制患者的眼压,可以用激光和手术的治疗,促进眼压的降低。如果患者视力和视野受损,即使在眼压就相对比较低,还是要进一步的干预。不论是药物性的青光眼还是原发性的青光眼等哪一种类型,治疗上要根据患者的视觉损害的程度,来决定是否要再增加患者的降压的强度,是用药物治疗还是用手术治疗。
青光眼的危害是什么
青光眼是致盲性的眼病,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还是非常重视的。青光眼被称为光明的小偷,因为有一些开角型的青光眼发生非常的隐蔽,视野是一点点的缩小,有些患者就是因为如此而无法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在临床体检的时候,有一些患者眼底可能有青光眼的类似性表现比如杯盘比扩大,或者生理凹陷加深的状况,这时患者要尽可能去医院检测眼压,初步排查青光眼是否存在。这都是因为青光眼是个致盲性眼病,早期不进行干预视力和视野就会持续下降甚至完全失明,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
语音时长 00:58

2019-12-18

56477次收听

眼压正常值
眼压正常值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的一个正常参考数值,多用于测量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压力是否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