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穴
发布时间:2022-02-1767699次收听
语音内容:
至阳穴的位置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它的位置是在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
至阳穴的取穴
首先找到后正中线,然后找到肩胛下角,把两个肩甲下角拉平,与正中线的焦点,就是第七胸椎的棘突下,这个位置就是至阳。
至阳穴的功用
至阳穴,首先来说,可以治疗肩背部的疼痛,像颈肩腰背的疼痛,都可以用至阳去治疗。再有,它可以治疗恶心、呕吐、这样的脾胃疾病。还有,至阳穴有疏肝利胆、解瘀的功效。至阳穴的操作:
一般来说,可以用针刺、拔罐、按摩的方法。至阳穴,一般来说,我们取穴之后,局部针刺采用直刺的方法,取到针感之后,立即出针。至阳穴,这个位置我们不留针。至阳穴我们可以采用,局部点揉的方法去治疗。再有至阳穴可以采用拔罐的方法,可以进行闪罐,也可以进行留罐。另外,至阳穴也可以采用刮痧,用角刮的方法,去刮治,可以改善局部的疼痛。至阳穴的治疗频率
一般的来说,治疗频率跟病症相关。如果症状重的话,建议每日治疗。如果症状改善了,建议一周治疗1-2次即可。
至阳穴的禁忌
至阳穴下方,它有脊髓。因此在至阳穴进行针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够过深以免损伤脊髓。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它的位置是在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
至阳穴的取穴
首先找到后正中线,然后找到肩胛下角,把两个肩甲下角拉平,与正中线的焦点,就是第七胸椎的棘突下,这个位置就是至阳。
至阳穴的功用
至阳穴,首先来说,可以治疗肩背部的疼痛,像颈肩腰背的疼痛,都可以用至阳去治疗。再有,它可以治疗恶心、呕吐、这样的脾胃疾病。还有,至阳穴有疏肝利胆、解瘀的功效。至阳穴的操作:
一般来说,可以用针刺、拔罐、按摩的方法。至阳穴,一般来说,我们取穴之后,局部针刺采用直刺的方法,取到针感之后,立即出针。至阳穴,这个位置我们不留针。至阳穴我们可以采用,局部点揉的方法去治疗。再有至阳穴可以采用拔罐的方法,可以进行闪罐,也可以进行留罐。另外,至阳穴也可以采用刮痧,用角刮的方法,去刮治,可以改善局部的疼痛。至阳穴的治疗频率
一般的来说,治疗频率跟病症相关。如果症状重的话,建议每日治疗。如果症状改善了,建议一周治疗1-2次即可。
至阳穴的禁忌
至阳穴下方,它有脊髓。因此在至阳穴进行针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够过深以免损伤脊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F/BD/o4YBAGMFfUWAAXc8AALjqKEgOZc19.jpeg)
斜颈按摩手法
斜颈按摩手法主要是通过揉法、拿法、拨法等手法进行改善,能够达到放松局部肌肉效果。一般在受寒邪或者肌肉紧张之后,有的患者会出现局部胸锁乳突肌的痉挛或紧张僵硬,可以让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医生站在一侧,胸锁乳突肌在耳部从颈部一直到胸锁的肌肉,可以用揉法,可以用拇指八字揉法贴住肌肤,贴住肌肤以后环形的向下揉按,这是一种指揉法。拨法,医生的指腹贴住患者指腹一侧,然后做拨柔和力量,也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拿法主要针对的肩部,用手呈鸭嘴状,发力点是在指尖关节,拇指和指尖关节用力,形成鸭嘴形的拿法,拿的时候患者先由中间然后到两侧,起到放松的作用。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50/05/ooYBAGMFfIKAVj59AALsV-VHTnw92.jpeg)
听会的准确按摩方法
听会穴准确按摩方法一般需要先找准穴位,然后再用食指或者大拇指轻轻地对穴位进行按摩。人侧坐时在耳屏耳廓的前方,耳屏切迹的位置是凹陷,可以用拇指或者用食指,在这局部穴位进行轻轻地按揉。按的时候患者会有一种酸胀感觉,如果力量更强一点,会有一种酸胀的往耳朵眼里蹿的感觉,效果会更好。通过点按听会穴,可以配合着耳后翳风上边的率谷或者听宫,听宫在听会上。耳周的穴位能够调节气血,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尤其是患者摁时感觉比较酸痛,往往对应着相应的疾病,不通则痛。通过按揉手法改善气血的瘀滞,能够对耳鸣、耳聋症状起到比较好的松解作用。颈肩部的肌肉劳损也可以通过按揉的方法辅助改善耳部症状。
阳溪穴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E/C7/ooYBAGIN5WqAR249AACzZeYwRQ8393.jpg)
阳溪穴位置阳溪穴位于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在手背部,拇指使劲往上翘的时候,手背部就能出现一个窝,这个窝是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就是阳溪穴。阳溪穴如何取穴阳溪穴取穴位是在拇指上翘,在手腕桡侧,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桡侧关节处取穴。阳溪穴的功效按摩阳溪穴可以起到平肝潜阳、通利关节、舒经活络、清热散风。可以缓解疼痛,尤其是牙疼、头痛,以及腱鞘炎、结膜炎引起的不适。还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阳溪穴最适合的理疗方法那么首先来说是这个针刺,第二,我们说可以按摩,再有,阳溪穴可以艾灸。针刺或斜刺阳溪穴0.5-0.8寸,可以缓解疼痛,使用针刺法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我们点燃这个艾灸,在这块进行回旋灸,一般来说距皮肤3-5公分,点燃这个艾条,局部熏灸大概是5-10分钟。用大拇指每天坚持按揉阳溪穴,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全手转动,按顺时针方向按揉约100次左右,反复几次,需要按摩五分钟左右。阳溪穴理疗的频率及最佳时间我们要看一下,他的这个病情的程度,如果说局部的疼痛重,比如说像牙疼很重,或者是局部的腱鞘的炎症很重的话,我们通常来讲,每日都可以治疗,如果说症状缓解了,那么我们可以每2-3天去治疗一次。阳溪穴的禁忌我们扎针的时候,不能够把这个针过深过重地刺入关节腔,这样的话容易造成关节的损伤再有呢,推拿的时候,也要采用柔和的方式去进行。有这种流产史的,有这个怀孕的病人我们不宜使用过重的手法。它靠近关节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够做化脓灸,一般来说,我们只采用这种温和灸的,这种艾条灸就可以了。
按摩肚子有哪些好处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6/3D/o4YBAGDoBD6AajWKAAEE7Yl6-Pw289.jpg)
按摩肚子有什么好处,腹部是中下焦的所在地,所以按摩腹部可以疏通腹部的经脉,调整脏腑器官,像腹部的器官有脾胃肝胆,有肾和膀胱、有大小肠,还有生殖器官,可以调整这些脏腑器官的功能。通过腹部的按摩,能够改善下面这些症状,比如胃肠方面、像胃疼腹痛,胃脘部、腹部的胀满,有的人爱打嗝、反酸,也有一些人是腹泻、便秘,这些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改善。另外像一些肝胆疾病的人,比如有人有胆囊炎、胆结石,或者从中医讲有肝郁气滞的状态,比如说有口苦、容易发脾气,有胁肋胀满疼痛失眠多梦等等,按摩侧腹部的穴位能够改善这些症状。还有像下腹部的泌尿系统的问题,像小肚子的拘谨、排尿不畅,排尿无力,还有比如说有一些病人有尿潴留,还有比如说像,前列腺问题导致膀胱有残余尿,通过按摩下腹部的穴位,能够有改善的。另外按摩腹部对于生殖系统的疾病,比如像女孩子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很多人说下腹部的虚寒,腹壁冰凉,通过按摩都能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有腹部按摩,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减少脏器的下垂,通过按摩腹部是能够有改善的。
脏腑点穴是什么
脏腑点穴属于中医疗法,也就是施治者通过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实施治疗的,重点部位在腹部,也可以用于治疗身体四肢,腰背疼痛一系列的疾病,达到恢复身体脏腑的功能。运用脏腑点穴对于患者来说既不用针又不用药,效果很好,自然很受欢迎。
上臂粗是什么经络堵了
对于上臂粗的人来说,很多的时候,是需要注意自身的经络问题的,因为在很多的时候,经络阻塞是会造成这类的问题的,一般上臂粗是由于肩部经络阻塞所造成的,这类的问题是会引起自身的不适,严重的情况还会造成肩部僵硬,难以活动的情况发生,所以就需要注意,选择强度适中,比较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中指有什么穴位
中指主要有两个穴位,第1个穴位就是中冲穴,第2个穴位就是肺心穴。这两个穴位也会有不同的症状,当出现比较疼痛的情况,那么就表明这两个穴位方面所对应的身体也会出现一定的疾病,第1个穴位它能够治疗中暑和消化不良等的情况,肺心穴治疗神经性引发的疼痛。
肚脐上方是什么穴
肚脐从本质上来讲是脐带脱落之后的疤痕,但肚脐在医学上被称为神阙穴,按摩肚脐眼对人体的脾、肝、肾、肺、心等器官都是有好处的,肚脐医学上是神阙穴,人体的穴位有很多,而肚脐眼是唯一一个肉眼可见的穴位,因此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池穴疼痛是怎么回事
当风池穴出现疼痛症状时,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病变,比如经常低头的人可能出现了颈椎病、枕大神经炎;经常吹冷风,导致风寒入体,也会诱发这种症状出现。另外脑血管痉挛、睡眠不足,也是导致风池穴疼痛的原因。
推拿效果好吗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2/06/o4YBAFy9Ug2ARhCGABRJ0IXRGSY826.png)
宝宝腹泻推拿
婴幼儿腹泻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发季节。中医辨证婴幼儿腹泻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寒湿泻推拿治疗以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为主;湿热泻以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为主;脾虚泻以健脾益气、温阳止泻为主;伤食泻治以消食导滞、和中助运为主。同时,因婴儿皮肤娇嫩,推拿手法不宜过重。一般推拿数次后效果显著,若效果不佳,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避免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太阳穴是什么
内关穴有什么作用与好处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6F/24/ooYBAFxjtq6Ab_-TAARsRl-3UMA82.jpeg)
什么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线上五寸位置。百会穴是在人体最高的位置,可以通百脉,全身的阳气都可以汇聚到百会穴这个位置。百会穴的意思是“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百会穴治疗症状很多,为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升阳举陷的功能,还有醒脑安神的作用。产要用于治疗中风、头痛、头晕,还有癫痫等脑部疾病;另外,还可以治疗气虚下陷的疾病,例如子宫下垂、胃下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