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体检查什么项目

发布时间:2019-12-0659483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的病人需要检查基础的生化项目,比如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还需要检查尿常规,检查尿中有没有酮体或者是尿蛋白是否是阳性的。
糖化血红蛋白这指标反映的是查抽血之前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它可以反映患者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三个月检查一次。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对于一些糖尿病病史比较长的病人,需要检查有没有慢性并发症的情况,比如眼底可以做眼底血管的荧光造影来明确有没有视网膜病变,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明确有没有肾脏病变,还可以完善肌电图以及下肢血管的一些检查,明确有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者是下肢血管病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58
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及诊断的意义是什么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以减少严重致残患儿的出生。妊娠期内进行的产前畸形筛查,是为了在胎儿出生前,预测唐氏综合征等,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是大约每800人中有一例,是染色体异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过去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产妇的年龄,计算胎儿患上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而在最近大约20多年中,发展出了多种,可在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方法。随着最新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产妇与其家人正确理解这些,产前筛查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前针对胎儿畸形的检查,大致可分为针对大部分孕妇,预测胎儿异常风险的筛选检查,与确诊异常的诊断检查。筛选检查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即NIPT。胎儿颈后透明带超声检查,即NT。母体血清筛查、胎儿超声筛查。诊断检查,有绒毛检查与羊水穿刺检查等。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常规做胃镜的原因
在胃癌早期患者通常没有特别的异常症状,而大部分胃癌在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成人即使没有异常症状也最好每隔1-2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将前端装有内镜的细长管子,从患者口腔插入后依次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一部分,该检查又被称为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诊断的疾病包括食管炎、食管癌、食管静脉瘤、胃炎、胃溃疡、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由于内(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因此相比其他检查方法,在胃癌早期即能做出诊断。需要说明的是,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内部,还能够在必要时进行活组织检查,实现精确诊断,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语音时长 01:07

2022-10-11

79883次收听

肠镜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清洁准备方法是什么
为更顺利接受肠镜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在检查前服用泻剂,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硫酸镁,服用后会产生排泄的作用。肠道里粪便排泄干净后进行肠镜检查时,才可能发现微小的、早期的病变,避免漏诊。下面介绍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检查前4-6小时遵医嘱,将适量药物溶于2-3升温水中,搅拌均匀,随后每10分钟服用250毫升,两小时内服完。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服用大剂量药物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药方法,即检查前一晚服用一半剂量,检查前4-6小时再服用另一半剂量。
语音时长 00:56

2022-10-11

75902次收听

01:59
胃肠造影与胃镜有什么不同以及检查注意事项
与胃镜检查相比,胃肠造影检查虽然疼痛或不适感较轻,但由于只能通过透视影像观察胃肠道黏膜形态,无法直接观察病变,所以难以发现微小病灶。而且即使胃肠造影检查发现异常,也有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甚至需要采集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胃肠道造影需要空腹,便于造影剂在胃肠道、消化道显影。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检查后可能会因服用造影剂而出现便秘,但通常经适当饮水后可逐渐好转。如果患者比较紧张或者疼痛比较剧烈,需要做相应的对症处理。如过度紧张,可能会用镇静类药物帮助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如疼痛剧烈而不能保持一定体位,可能在造影之前需要做镇痛处理,比如肌注止痛的针剂以消除急性剧烈的疼痛而影响造影检查。
02:09
CT结肠成像的检查前准备
为确保安全,患者应在检查前将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相关信息如实告知医务人员,CT检查射线可能会对胎儿不利,因此孕妇或备孕期女性在检查前应将自身情况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检查前三日避免食用肉类、高脂食物及袋子水果等。检查前一日晚餐可食用少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随后遵医嘱进食水。为便于观察结肠病变,检查前夜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肠道清洁器。如目前正在应用相关药物,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服用降糖药,尤其是二甲双胍类药物,通常需要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在检查前后分别停药48小时左右。此外如既往曾进行长告手术,也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检查过程检查通常需30分钟左右,检查时应尽量穿着宽松衣物,并摘除可能妨碍检查的物品或饰品。
02:11
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是多少
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介于98%~100%之间。检查血氧饱和度是反应血液中氧分压的间接方法。如果进行氧分压的测定,需要抽取动脉血气化验,属于创伤性检查。现在可以通过手指指脉氧的非创伤性方式,通过血氧饱和度间接的反映氧分压的高低。一般健康人的血氧饱和度接近100%,随着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往往反映血管内氧分压的降低,特别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氧分压往往是小于60mmHg,会造成组织器官的严重缺氧,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果氧分压低于60mmHg,临床会认为出现一型呼吸衰竭。如果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属于二型呼吸衰竭。
贵阳尖锐湿疣的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中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病率较高,传染力很强,男性若是患有尖锐湿疣一定要加以重视,因为人类乳头瘤病毒长期感染很有可能会引起癌变,因而,及时发现,及时彻底治疗,那么贵阳尖锐湿疣的检查有哪些?
怎样自我检查白癜风
白癜风被列为世界三大皮肤顽疾之一,其危害巨大且难以治疗,给患者朋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研究表明,很多患者久治不愈是因为前期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的。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不容易被患者发现,即便被发现也因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限,从而耽误了治疗。因此
有过敏性皮炎如何检查呢
很多人常常为自己出现过敏性皮炎而感到烦恼,由于发生疾病后,患者自身会感到身体上出现瘙痒症状,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有过敏性皮炎如何检查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过敏性皮炎如何检查呢这个问题吧!
牛皮癣检查方法有哪些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牛皮癣带来的危害我们再清楚不过,发现自己得了牛皮癣,患者一定要去整过的医院接受检查,查出导致的原因,了解病情,针对性的治疗,这是治疗的准确的步骤。
林赛氏指甲是什么病
林赛氏指甲是一种症状,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在指甲上的表现,但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林赛氏指甲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指甲近端和指甲远端的颜色不太一样,而且中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一般表现为近端甲床白色,远端红色、褐色、粉红色,近端的白色多为水肿和慢性贫血有关。远端的粉红色、红色或者褐色,主要是黑色素沉积引起,可能与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浓度增加有关。林赛氏指甲多见于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肾病、尿毒症透析患者。尿毒症透析患者临床上可能有高达1/3的人有林赛氏指甲的症状,出现林赛氏指甲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内科或者医院皮肤科就诊,最好做一下全身体格检查,尤其查一下肝肾的等脏器的疾病。如果发现这些慢性疾病,需要相应的处理,指甲才有可能慢慢恢复。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13

60446次收听

脚指甲变厚怎么治疗
脚指甲变厚需要外用抗真菌的药物和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治疗。如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等皮肤疾病,可能引起指甲颜色发生改变,指甲变厚。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治疗原发病,当原发病完全痊愈,指甲可能会慢慢恢复。真菌感染可能引起脚趾甲变厚、变污浊,还可以引起指甲颜色发生改变,变成淡黄色、黄色,甚至褐色,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刮取甲屑,做一下真菌免疫荧光检查,如果真菌检查阳性,则可以诊断甲癣。外用阿莫罗芬搽剂或者30%的冰醋酸,如果外用冰醋酸,需要注意不要把药物涂到正常的皮肤上面,以免刺激皮肤引起刺激性皮炎或者皮肤过敏。口服抗真菌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片、特比萘芬片。老人和小孩不要使用口服药物,口服药物用药之前和用药的过程中需要查一下肝功能,肝功能异常者不能使用。
语音时长 01:45

2019-12-13

56873次收听

02:04
耳朵出血疼痛怎么办
如果耳朵先出血,然后出现了疼痛,一般都是因为外源性的损伤之后感染造成的外耳道炎。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可以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果不是太深的话,比如在外耳道前半部分的情况下,自己通过棉签的清理和上药就可以得到缓解。如果这个损伤的位置是在耳道的内三分之二,我们自己是做不到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来就诊治疗。如果是因为鼓膜损伤出血造成的疼痛,也不用担心。因为一般鼓膜性的损伤经过一个月的恢复是可以修复的,定期到医院观察即可。
结肠镜检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结肠镜检查是检查肠道疾病常用的方法,结肠镜检查时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首先在检查之前要注意饮食,口服适量的泻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避免心里过于紧张,如果有任何不适感,及时医生沟通。而检查后,则需要留意是否有不适感,另外要注意休息,饮食上以半流食为主。
肺血栓是怎么引起的
肺血栓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的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栓来自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肺栓塞的前兆。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血流停滞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时,往往有一个以上的因素参与了血栓的形成,发生血栓危险因素的累积可增加其发生可能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危险因素和继发性危险因素。原发性危险因素是由遗传变异引起,包括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等。继发性危险因素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高龄、肥胖、吸烟、长途旅行、急性感染、长期卧床等。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7

5351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