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怎么判断慢性急性

发布时间:2020-02-1364956次收听

语音内容:

急慢性乙肝的判断标准,主要根据发病的时间以及疾病的症状表现。
都是乙肝,但治疗的方法却并不是一样的,急性肝炎治疗难度更小,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对肝脏的功能造成的损伤是比较大的。而乙肝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的肝炎治疗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但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进行治疗,就有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急慢性肝炎的判断标准是1、发病的时间,发病的时间是判断急慢性肝炎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是急性肝炎一般在30天之内就会发病,但如果是慢性肝炎,发病的时间则会超过6个月。2、症状表现,通过对看症状表现,也能够判断急慢性肝炎,如果换的是急性肝炎,症状通常都比较典型和明显,患者反应更易显露。一般的慢性肝炎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只有在化验、检查后才会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乙肝通过母婴传播概率大不大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之一就包括母婴传播,所以其实母婴传播的概率还是蛮大的。母婴传播属于乙肝病毒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之一,其他两种就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所以母婴传播还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种常见方式。不过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母婴阻断的方式,比如免疫阻断,可以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的方式。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母婴阻断的方式也已经越来越成熟,所以有乙肝病毒的母亲都是可以孕育正常孩子的,这点是可以不用担心的。即便是有乙肝的母亲,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怀孕,正常的生孩子,可以生健康的孩子。但是,还是必须要指出,母婴传播还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语音时长 01:01

2021-06-25

68356次收听

01:41
30岁有必要打乙肝疫苗吗
30岁如果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的,有必要打乙肝疫苗。不管多大年龄,如果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都有可能有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有必要打乙肝疫苗。因为,只要是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就对乙肝没有免疫力,一旦有暴露的机会,就有感染的风险。为减少感染的风险,建议没有乙肝抗体的人最好去接种乙肝疫苗。所以,年龄不是一个接种与不接种的界限。
02:4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就是有乙肝吗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不一定就是有乙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叫谷丙转氨酶ALT,在心肌、脑、肝、肾等组织中含量较高,以肝脏中活力最高。在临床上测定ALT活力,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引起肝细胞坏死变性的原因很多,需要依靠乙肝两对半、HBV-DNA等乙肝病毒标志物来确诊,同时结合肝功能及腹部超声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肝耐药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治疗乙肝在服用抗病毒药物过程中出现耐药,也不要害怕,因为现在抗病毒药的选择有很多,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一些一线抗病毒药物均为低耐药,所以不容易出现耐药。当长期服药过程中,你出现耐药以后,首先要排除服药不规律,药物本身问题引起的原因。如果是依从性不好,要按时服药、不要漏服,再进行病毒检测。如果确实是因为基因突变造成了耐药,不用太担心,可以进行耐药位点的检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直接换其他药物抗病毒治疗或联合用药,比如对恩替卡韦耐药了,可以换替诺福韦脂治疗,反之亦然。服用替比夫定片耐药了,可以换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治疗。二是加药联合治疗,比如乙肝病毒对恩替卡韦耐药了,可以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如果对替比夫定耐药了,也可以加阿德福韦酯。所以建议规范化用药,不宜吃吃停停或随意换药。
语音时长 01:33

2021-05-26

72773次收听

01:38
乙肝大三阳需要治疗吗
大多数有乙肝感染的病人,都是需要治疗的。乙肝大三阳的人群,尤其是男性乙肝大三阳的病人,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治疗。即便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的情况还好,或者是肝脏的超声提示没有特殊的病变,还是建议要到肝病专科去就诊,完善相关专科的检查。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确认是不是需要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不断的发展,还是认为有乙肝的人群多数都是需要治疗的,尤其是乙肝大三阳的男性人群,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乙肝相关治疗的。
乙肝如何有效治愈
乙肝的发生并非偶然,这都与患者的自身抵抗力弱、日常生活不规律酗酒,晚睡心情抑郁等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既然乙肝已经发生就要尽快治疗,积极面对,保持好的心态,尽快检查配合治疗才是当务之急,那么,乙肝如何有效治愈。
乙肝患者能喝保健酒?吗
有网友咨询: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听说喝保健酒对身体有好处,那么乙肝病毒携带着可以喝保健酒吗?对此专家解释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严谨饮酒的,因为酒精是在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会加重肝脏的病情。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市面上开始涌现了大量的保健酒,宣称可
乙肝小三阳可以喂奶吗
很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现自己有乙肝小三阳,等到宝宝出生以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因为乙肝小三阳一般都处在稳定期,传染性比较弱,而且孩子出生以后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所以母乳喂养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乙肝病人过度劳累会怎么样
乙肝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乙肝病人过度劳累,会消耗掉体内大量营养和氧气,造成肝脏热量供应不足,从而使乙肝病毒迅速的传播,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患者会出现疲劳、恶心、呕吐以及腰酸背痛等现象。
03:03
乙肝怎么预防
乙肝的预防,第一要控制传染源,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比如对于肝炎发作患者,要进行抗病毒药物应用。对于携带人群,尽量避免和别人发生血液或者性等接触。切断传播途径主是切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如果应用必须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尽量避免去非正规诊所洗牙,避免在一些非正规店铺大面积的纹身,打耳洞、纹眉或者纹眼线等危险操作。避免不洁性行为或性乱行为。还有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要进行母婴阻断。还有易感人群尽早接种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有什么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半年及以上,而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感染者;乙肝患者是指携带乙肝病毒并正在发病的患者,肝脏呈损伤状态。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分为活动性乙肝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对肝脏均无严重影响,没有临床症状。前者呈活动性,具有高度传染性,肝功能正常,需要早期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后者呈非活动性,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二、乙肝患者:指正在发病状态的患者,常有临床肝脏病变表现,如恶心、厌食及腹部疼痛等,检查肝功能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争取早日转阴,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有些患者还有出现肝炎-肝硬化-肝癌演变的可能。乙肝是指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的携带者和乙肝患者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无论是乙肝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都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劳累、暴饮暴食、吸烟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并预防疾病的恶化。
语音时长 02:04

2020-02-13

54753次收听

乙肝五项都是什么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cccDNA,cccDNA逆转录RNA,以RNA为模板复制HBV-DNA及翻译各种蛋白,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原。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B淋巴细胞识别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蛋白后,产生各种特异性抗体,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及核心抗体。由于外周血中不能检测到核心抗原,所以目前乙肝五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原。目前体检项目中往往包括乙肝五项,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及感染病毒后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
语音时长 01:21

2020-02-11

62626次收听

乙肝有什么危害
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球约有三点五亿慢性HBV携带者,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达到一百万。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九千多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千八百万人,未经抗病毒治疗CHB患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失代偿期的年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三十五。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一点零。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因此,少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缩短寿命。建议乙肝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病情进展。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0

60172次收听

02:37
什么是乙肝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病人虽然感染乙肝病毒,但是对感染者的肝脏或者身体的其他器官没有造成伤害。患者体内可以查到乙肝病毒,但是肝功能正常,肝脏影像学检查也正常,没有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表现,这种情况叫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肝炎患者,仅仅是个携带者。嘱咐感染者定期复查,不要饮酒、生活规律,不会影响平时的工作、学习以及结婚生子。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表面抗原是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外衣壳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相当于是乙肝病毒的“指纹”。如果表面抗原阳性仅表明机体内存在有乙肝病毒。可是这一项阳性并不一定说明乙肝病毒一定具有传染性。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含病毒的核酸成分,就其本身而言不具有传染性。但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常常伴有HBVDNA阳性,因此这种情况患者的血液仍存在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