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胃湿热
发布时间:2020-02-1757474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40/ooYBAF7Yw0SAYnr7AAFfFgikc5U45.jpeg)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是因为脾气虚,使水聚化成湿,湿聚生热,生热的原因有:一、内在的脾气虚而产生。二、脾气虚,湿热之邪,直接进入到内脏而导致湿热的积聚,常常出现身体的困重、脘腹胀满、舌苔黄腻、小便黄、泄泻、痢疾等严重的反应。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有:一、荷叶、藿香、佩兰、木棉花、鸡蛋花、竹叶,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一、祛湿茶、七星茶,可以清化湿热,使人体内的气机能得到运化,化掉湿清掉热。三、饮食上要注意肥甘厚味,特别是烧鹅、烧鸭汁料比较鲜美的食物,容易产生湿热,出现干渴,因为味道很重,就会吸水导致干燥,产生热,再跟湿聚集就会湿热之症产生,所以这种饮食上调节也是要平肝淡味来调节。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40/ooYBAF7Yw4CAa20HAAFl2Ihih0E18.jpeg)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是脾胃主运化,运化不利,聚水成湿,脾胃湿热的症状有:一、胃口不好,没有食欲、脘腹胀闷。二、脾主运化,我们转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就不能够很好的播散到全身,所以身体得不到精华,水谷精微的供养,身体就很困重,比较疲倦,即便休息之后也缓解不了,感觉到有种热热的,有种燥热、烦热,有时候会冒汗,发完汗之后更困,所以需要祛肾湿、化湿、利湿,把湿去掉,把热清掉,从下而解,从大便小便清才可以。湿热聚集在身体里面,到哪个脏腑都会影响,皮肤上会发黄疸、甚至发痒,湿热在皮肤上,随着肺气到达皮肤,阻碍周围的气机不通畅,又热又湿、阻滞,会痒,所以湿热流注到全身每个地方,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辩证,所以湿热症,需要很好的去关注和调理。
脾胃湿热怎么办
健脾利湿的药物有哪些
一旦出现脾胃不好等现象时,也必须要尽快接受治疗,否则也会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其实健脾利湿效果的药物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茯苓丸,也可以选择同仁堂的各种药丸,也可以选择清热祛湿颗粒等等,都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但是必须要结合病情。
胃火旺症状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2A/oYYBAF0oJmOAJ1FBAAQU7qz8Y8o22.jpeg)
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吐酸水。脾胃湿热的人群主要表现为身体困重,因为脾主化湿,当脾化湿的能力减弱,体内湿热就会增加,患者会表现为四肢困倦,舌苔黄厚,尤其在潮湿天气时,脾胃湿热的患者会更多,脾胃湿热的表现更多集中在消化道。男性和女性中脾胃湿热也有不同表现,女性患者更多是妇科表现,脾胃湿热的女性一般白带会更多,而且颜色偏黄,还会有异味,男性脾胃湿热者,会出现泌尿道改变,尿色发黄,以及小便的灼热感,湿热下注的表现也会更明显。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3/C6/oYYBAF0Ru1yAdNIhAAQf4iIEKcY69.jpeg)
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失健运胃失纳降而形成的证候。脾胃湿热的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脾胃湿热叫中焦湿热,表现为中焦的症状。患者出现在水谷运化和腐熟两个方面症状,第一个是饮食,患者会出现胃口不好或者有时候胃胀,还会出现腹胀、泛酸水,另外患者脾气运化不好、大便粘腻。其次,脾胃湿热还可以导致患者口腔有异味,舌苔比较粘腻,还有口舌生疮等。最后,脾胃湿热往往还可能伴有皮色外露,出现面色的苍黄或者出现小便异常如尿赤等症状。
肠胃湿热怎么办
肠胃湿热属于现如今很多人都会出现的肠胃不适症状,而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办法来改善或者消除该症状。首先患者需要改掉自己的生活习惯,其次患者可以选择中医疗法或者是药物疗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多与不正常饮食还有生活习惯有关。而当疾病出现时,会有症状出现,当有消化不良、口干、大便不通顺、易肥胖等这样的症状时,就需要警惕起来,有可能是脾胃湿热在作祟,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胃火大应该怎么办
胃热口臭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E7/ooYBAF62EeqAcNaoAADXxXBuSmE727.jpg)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一、脘腹胀满、脘闷纳呆、食欲不振、舌苔黄腻;二、尿少尿黄、大便黏滞不畅、大便稀溏;三、湿热之邪容易困阻肌肉、经络,会出现肢体困倦乏力;四、湿热之邪如果比较重,会熏蒸肝胆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出现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