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如何治
发布时间:2020-03-1854945次收听
语音内容:
溶血性贫血是抑制性疾病,要针对病因分情况治疗。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查到病因去除可以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止药物病情能很快恢复。感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控制感染溶血会随之停止。
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治疗第一步是去除病因。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再查明原因。
感染会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要注意防治。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对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溶血性贫血最开始表现是贫血,贫血较为严重要进行输血治疗或成分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改善贫血症状。输血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类型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要针对指征严格把关。
脾切除可以应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适合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征。血红蛋白病脾切除虽然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以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急性血管内溶血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会导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要积极处理。
某些叶酸消耗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要注意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会增加铁的丢失,在证实缺铁后可以用铁剂来治疗。长期依赖输血可能会导致血色病,也要去铁治疗。
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治疗第一步是去除病因。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再查明原因。
感染会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要注意防治。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对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溶血性贫血最开始表现是贫血,贫血较为严重要进行输血治疗或成分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改善贫血症状。输血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类型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要针对指征严格把关。
脾切除可以应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适合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比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征。血红蛋白病脾切除虽然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以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急性血管内溶血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休克会导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要积极处理。
某些叶酸消耗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要注意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会增加铁的丢失,在证实缺铁后可以用铁剂来治疗。长期依赖输血可能会导致血色病,也要去铁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C/35/o4YBAGE4h0OAOODWAAK05NeABNA75.jpeg)
溶血怎么治疗
溶血的治疗要根据病因、病人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选的治疗措施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部分病人也可以采取血浆置换或者脾切除的方式;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通过脾切除治疗;重症的地中海贫血病人,特别是新生儿或幼儿,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血型错配引起的输血后溶血性贫血,只能通过严格的血型筛查和严格的医疗制度杜绝。对于一些危急重症病人,可以通过输血治疗纠正贫血。
溶血儿是什么意思
溶血正常参考值
什么血型容易得溶血症
溶血性贫血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包括血尿、乏力、头痛、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可出现肝脾肿大症状,按压时肝区有明显疼痛感,皮肤、巩膜等处出现黄染。严重时可出现腹痛、腰痛、高热等症状。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病因治疗、激素治疗、输血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早期患者,主要是进行病因治疗和激素治疗,其中在进行激素治疗时要特别控制剂量。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就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什么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3/13/o4YBAF5wjYCAb2JEAAGfYLroP0814.jpeg)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即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原因可以概括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的异常。大多数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会导致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引起的是获得性溶血。溶血发生的场所也是造成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红细胞内在的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比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缺陷,还有红细胞酶缺陷、球蛋白异常等;获得性红细胞膜异常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血等;非免疫性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像心脏瓣膜钙化狭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化学因素也属于非免疫因素,像蛇毒、苯等。还包括感染因素,比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循环中称为血管性溶血,发生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称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升高,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某些疾病的情况下会发生原位溶血,比如骨髓增生或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DE/oYYBAF4BwKGAR0amAALi6yJ0GI400.jpeg)
溶血性贫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就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会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脑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黄疸是其中之一,黄疸会导致尿的颜色加深,排的尿像浓茶一样,脸色蜡黄、眼睛巩膜发黄等症状出现。溶血性贫血患者在心脏检查时往往有心率增快、心脏增大、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心肌缺氧导致了慢性的心力衰竭。除此以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关节疼痛、痛风等症状。溶血性贫血患者一定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性贫血的出现导致红细胞破坏的速度加速,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贫血现象,如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也会造成更多的危害。其实引发的这类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膜出现异常,所以才导致红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危害出现了溶血,另外也是因为红细胞酶的缺乏,出现了溶血症,一旦出现这一类疾病,都需要尽快的接受治疗。
溶血性贫血危害大吗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15/ooYBAF62FByAa6C4AAEEzwxs8pA010.jpg)
溶血性贫血症状表现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溶血性贫血是一大类疾病,导致的原因很多,它的临床表现就是贫血表现,头晕乏力、没劲、耳鸣或是脏器缺氧的一些表现。如果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合并一些自身免疫病的症状。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15/ooYBAF62FByAZOG0AAD7aXpFZ4I545.jpg)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数值和导致溶血性贫血背后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红蛋白数值越重,这个症状越重。血红蛋白数值分为四类:120—160g/L为正常,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