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10个月宝宝高烧不退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6-0790372次收听

语音内容:

10个月宝宝持续高烧不退,第一时间采取快速降温方式。高烧时间长会导致宝宝脑部组织神经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及时控制体温。首先可采取物理降温办法,在宝宝额头上冷敷毛巾,每到5-10钟更换。
可使用酒精揉搓宝宝手脚心等部位使身体得到散热,降低体温,还要定时喂水,避免脱水。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于高烧不退,需要查找引起发烧的具体病因,要确定宝宝是否存在感染性病症,且对症处理,并结合药物退烧,才能较为有效的控制体内炎症,使宝宝体温恢复正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45
宝宝发烧为什么反反复复
宝宝发烧反复是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易受病毒、细菌侵袭。已退烧但体内炎症、病毒或细菌未清除,会导致疾病反复。宝宝反复发烧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如对器官产生负担、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营养不良等。家长应及时用药,如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若用药后出现持续发烧或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宝宝打了预防针晚上发烧该怎么办
宝宝打了预防针晚上发烧怎么办,要看发烧的程度。一般打完疫苗以后,宝宝会产生一种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接种产生抗体的目的。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发烧,但发烧的温度一般低于38.5℃。如果宝宝没有其他症状,如精神不好、咳嗽、咽喉肿痛等,可以给宝宝多喂点水,继续观察即可。如果在观察的过程中,宝宝出现了其他情况,如发烧持续不退或咽喉肿痛、不想吃饭等,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如果宝宝打完疫苗后,晚上发烧是高热反复发作或持续发烧时间超过一天,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考虑是接种疫苗后继发病毒或细菌感染,要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1:50

2021-12-30

61937次收听

小孩发烧后出红疹
小孩子发烧以后出红疹子的原因很多,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是幼儿急疹,这是在婴幼儿时期非常常见的一个人类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感染性疾病,一般孩子会发烧三四天出现一个高热的情况,突然会热退,这种热风下降,热退之后出现红疹子,也就是热退疹出,这是在婴幼儿时期非常常见的发热之后出红疹子的疾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会在发烧之后出现红疹子,像比较常见的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像小孩子的猩红热、水痘、麻疹、风疹,这些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都可能造成孩子出现发烧,发烧几天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皮疹,红疹子现象,不同的原因,治疗的方法以及预后都会有所差异,要根据病情进行决定。还有些孩子的发烧以后出现红疹子,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发烧之后使用了一些药物,造成了孩子出现过敏反应,也会出现这种红疹的现象,这个时候一定要明确他可能的过敏药物,及时回避开这种可能的过敏药物,适当的进行一些对症的抗过敏治疗,这种红色的皮疹才会消退。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的发热出疹子可能与一些非感染性的疾病有关,像有些孩子的这种川崎病、风湿、幼儿类风湿等等,都有可能在发烧之后出现红色的皮疹。不同的原因治疗的方法相对来说差异非常大,所以小孩子出现发热出红疹子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不同的病因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有些相对来说预后比较好,也有些相对来说预后会困难一些。
语音时长 02:03

2021-12-30

81709次收听

03:08
宝宝发烧手心脚心发烫是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手心、脚心发烫,是因为宝宝处于高烧的持续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宝宝在发烧的时候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宝宝体温的上升期,二是高热持续期,三是体温下降期。当患儿处在体温上升期间的时候,患儿的表现是额头烫,但手心和脚心却是冰凉的情况。当患儿的体温超过38.5℃的时候,需要口服降温退烧药。当体温在38.5℃以下的时候,最好给孩子物理降温。当患儿手心、脚心发烫的时候,需要给孩子减少衣物。最后就是体温下降期,患儿会表现出大量的排汗,散发身体的热量,体温就开始慢慢的下降。
03:11
孩子体温35.5正常吗
如果孩子体温35.5℃,临床上认为体温偏低,偏低也见于多种情况,如孩子有发烧,退烧后,可能会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另外,比如孩子周围的环境寒冷,又没有注意保暖,也会出现轻度低体温的表现。第二,由于代谢的异常,导致孩子的体温,如有些病孩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本身的代谢比一般的孩子要慢,由于代谢的减慢,孩子的体温会处在相对正常来讲低的状态。第三,由于孩子不配合,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体温测量不准,实际上体温可能是正常,或者偏高的。
03:01
婴儿温度多少正常范围
婴儿温度的正常范围,是36℃到37℃,36℃到37℃,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在孩子比较安静状态下,不能哭闹的情况下出现,而且是在室内的温度应该比较稳定,25℃左右水平。测量方法应该是水银体温计,不是现在的电子体温计、额温枪、耳温枪、口温体温计。腋窝下测量5分钟以上,所测量出来的体温,而且还要避免孩子在哭闹、运动、喝水、吃奶的影响。额温枪,测的是体表的温度,和中心温度是有差别的,最贴近中心体温的温度是肛温,但是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刺激性。所以婴儿温度的正常范围,取决于测量的方法。
02:50
小孩正常体温多少
儿童正常体温:在婴幼儿时期或者是新生儿期,腋下温度在36度5到37度5,一岁以后腋下温度在36度3到37度3之间。影响儿童体温的因素:外界温度、饮食因素、情绪影响、时间因素、基础温度等。儿童的体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体温偏高,就要考虑发热的原因,如感染因素(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和一些非感染因素都可以影响体温。
小儿发烧能汗蒸吗
小儿发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着凉造成的,也可能是上火造成的,原因非常的多。有的家长会想让孩子去汗蒸。因为汗蒸是一种非常养生而且可以放松身体的生活方式。但是,小儿发烧一般是不建议进行汗蒸的,对孩子的健康的恢复并不是特别的有利。
七岁小孩发烧三十九点五度怎么办
七岁小孩发烧三十九度五需要量体温,服用退烧药,多喝水。如果体温还是降不下来,需要去医院做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遵医嘱治疗。七岁小孩发烧三十九点五度时家长不要惊慌,首先需要给孩子再测量一下体温,然后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家里要在医生指导下常备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美林、小儿退热栓等。用完退热药一定要多喝水,让孩子多出汗、多排尿,有利于降温,一般两个小时左右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小孩体温平稳后需要带小孩去医院化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支原体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再对症治疗。1、通常引起小孩发高烧的大多是病原体感染,要给孩子吃抗病毒或者抗细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类的抗生素等。2、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果口服药物能够控制住体温最好,如果控制不住,就要采取联合措施。如果服用三天抗生素还是发烧,需要再次就诊。
语音时长 01:42

2020-01-09

53376次收听

小孩体温三十七点二度算发烧吗
小孩儿体温三十七点二度不能说是发烧。孩子年龄比较小,体温在三十七点二度是一个正常的体温。因为婴幼儿的体温比常人的体温稍高,体温在三十七点二三十七点四摄氏度都属于正常,不算发烧,不用药物治疗。目前,测量体温主要有三种方式:1、口温即口腔温度。2、腋下即腋温的测量。3、肛温即从肛门里面塞进去测量的体温。肛温叫体内体温,腋温叫体表温度,口腔温度最为准确。由于很多因素的原因,口腔温度测量很少使用。如果宝宝体温偏高一点,大多情况是环境因素,如穿的多、室内闷热、或者要感冒等都是可以引起。这时可以给患儿多喝水,同时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别包裹太厚,如果发烧超过三十八点五度可以给宝宝吃点退烧药,症状不缓解应带宝宝及时就诊。
语音时长 01:38

2020-01-09

67379次收听

宝宝积食发烧吃什么药
宝宝积食发烧要进行积极进行物理降温,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缓解。如果体温高于三十八点五摄氏度,容易引起热性惊厥需服用美林退烧。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健脾散、醒脾养儿颗粒等治疗。期间要注意让孩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饭量。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吃多餐,多吃流食,多吃水果多喝水,不要吃肉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小孩积食发烧是指小儿的胃肠消化功能异常导致了食物肚子滞留、食物残渣过多等表现,长期会引起感染导致发热症状。应让孩子适当的运动来促进胃动力,帮助进行消化。孩子出现发烧以后体温温度升高,孩子就会大量的出汗,孩子因为积食引起发烧,则导致孩子厌食,食欲不振,而且期间也会伴有腹胀症状。
语音时长 01:22

2020-01-09

58504次收听

小孩食烧是什么症状
小儿食烧,指的是小儿因食物积聚消化不良即“积食”而引起的发烧,民间称为食烧。初期一般表现为孩子红脸蛋儿,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当孩子出现积食发烧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小孩不喝药有好的妙招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最为头痛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喝药这件事情了,而实际上让小孩喝药也是有很多好的解决妙招的,大家可以通过给孩子奖励咨询医生、给孩子喂饮料、以及玩游戏等等办法来消除孩子喝药的抵抗心理,让孩子更愿意喝药。
宝宝持续低烧的危害
宝宝持续低烧的危害是特别大的。容易出现全身乏力、不适的情况,持续的低烧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出现营养缺乏,出现贫血。还会使宝宝的身体损害增大,抵抗力降低。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延误治疗,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高烧惊厥会有后遗症吗
高烧惊厥有可能引起后遗症,但是并不是绝对会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烧惊厥,一般不会有后遗症;癫痫和难产引起的高烧惊厥容易出现后遗症。出现高烧惊厥后,要及时注意降温,保持周围空气的流通,保持孩子呼吸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