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清C肽测定代表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12-3094268次收听

语音内容:

血清C肽测定是判断胰岛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C肽是胰岛素生成过程中同步产生一种物质,合成了多少胰岛素就产生了多少C。健康人群空腹状态下基础血清C肽水平不低于400pmol/L,血清C肽在餐后0.5-1小时达到峰值,参考范围是空腹状态基础值的2-3倍,餐后三小时,血清C肽基本降低空腹状态水平。
C肽和胰岛素的生成的同时的,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原,经过酶的剪切作用以后,就会同时形成胰岛素和C肽,所以胰岛素和C肽是等比例分泌出来的。因此通过检测血清C肽的水平是可以反映胰岛内分泌功能的,而且血清C肽属于内源性的胰岛素,不受外源性胰岛素药物的干扰,所以对于治疗期间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体内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C肽是非常合适的,检测C肽比胰岛素更加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胰岛的功能状态。
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空腹或餐后监测血清C肽的水平都是明显降低的,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极差或者已经到了衰竭状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清C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糖尿病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胰岛β细胞大面积衰竭,C肽水平也会明显降低。此外临床上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状态,餐后一小时或者两小时的血清C肽水平,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内胰岛功能的情况,结合目前的血糖水平变化等,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肚子总感觉饿是什么原因
肚子总感觉饿最常见原因是血糖浓度降低,可能原因有好多:第一,血液系统,有些人血糖因为基因遗传的原因,一直会明显的低于正常值,所以一直会感觉比较饿。第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好,结肠、胃、小肠等消化系统,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无法把食材彻底的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进而造成血糖的浓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饿。第三,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较多,即甲亢,可能除较容易饿以外,还会有情绪的不稳定、心慌,大便次数的增多,可以去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B超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19

2021-10-15

67193次收听

03:08
血糖6.7能恢复正常吗
血糖6.7mmol/L如果是空腹血糖,称之为空腹高血糖。对于正常人,空腹血糖是3.9mmol/L-6.1mmol/L,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7mmol/L。而6.1mmol/L-7mmol/L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应给与相应治疗。如果不是,建议大家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是餐后血糖,则在正常范围。所以,对于患者6.7mmol/L血糖要区分空腹还是餐后。如果是空腹,则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积极的给与相应的治疗指导措施,比如严格饮食控制、增加运动等。
03:06
下午测血糖多少正常值
对于餐后的血糖,正常值的范围是指进餐第一口算起,整两个小时的血糖,整两个小时的正常血糖是3.9到7.8mmol/L之间。所以对于正常人,下午所测得的血糖值应该在7.8以下才为正常。如果大于等于7.8以上,小于11.1以下,一般认为是糖耐量异常。如果想判定血糖,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挂内分泌科,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判定是否为血糖正常或血糖异常,就是通常所说的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或者诊断为糖尿病,这些都是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来进行的,而不需要患者自行的判定。
为什么糖尿病尿特别臭
糖尿病的特征是血糖高、尿糖高。糖尿病病人的尿里的糖分远远高于正常人的,就会造成大量的微生物在尿中繁殖生长。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好,小便无明显味道。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小便会有甜味。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不光排尿有异味,甚至呼吸和排汗都会出现异味。糖尿病患者小便出现异味要考虑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要小心病人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等,要做好相关检查,及时诊治。平常患者要采取措施控制好血糖,使血糖保持稳定的水平,合理控制饮食,保证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要做好自我监测,如发现异常,要积极就诊,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19

87956次收听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糖尿病现在已经不仅仅困扰了大部分的老年人,甚至现在的小年轻也慢慢出现了很多糖尿病的症状,这让很多上班族都担心不已。就是因为糖尿病要早治早好,所以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样才能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能吃玉米吗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针对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健康。由于这种疾病属于饮食疾病,因此在平时还要多注意饮食。玉米含有营养元素较多,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好处,患有糖尿病是可以吃玉米,但是不能多吃。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什么
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免吃含糖量高、油炸食品、干果、饮料、粥等等。首先含糖量高的食品尽量少吃,包括主食、点心、零食还有一些无糖食品等等。无糖食品虽然没有额外添加的糖,但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这些含量并不少,所以在吃无糖食品的时候,无形当中就进食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再有就是干果,比如我们平时说的花生、瓜子、核桃等等这些,含油量非常的高,进食过多了以后,会转化出糖,转化成最终热量。还有粥尽量避免,粥的升糖指数比较高,一旦喝粥之后,血糖就迅猛的增加。对血糖控制非常的不利。蜜饯、干果,还有一些罐头食品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注意的。还有油炸食品、内脏食品尽量避免多食用。只有很好的注意到这些,血糖才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语音时长 01:56

2020-02-19

65889次收听

糖尿病怎么检查都有那些
了解清楚糖尿病的症状,一般常见的典型症状是,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双目视物不清,视物模糊。有的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症,有的甚至出现双下肢麻木,冷凉刺痛,女性常见的还会出现泌尿系感染,有一些严重的有可能出现皮肤的疖肿溃疡等等情况,需要查的首先需要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当然需要同时查肝肾功能,血脂等等,以了解清楚相关的问题,还需要查腹部彩超,包括肝胆脾胰双肾彩超。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需要到眼科进行眼底的检查,如果有下肢的麻木,冷凉刺痛,还建议查下肢血管彩超,查一下有没有下肢血管的病变包括斑块狭窄。如果有皮肤的疖肿溃疡,也可以查分泌物的培养以了解清楚情况。
语音时长 01:34

2020-02-13

60430次收听

糖尿病能吃什么
糖尿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什么都可以吃,只是糖尿病患者吃的量要限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量制定饮食计划,全天的总量固定,定时定量,再分配到三大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小于30%,蛋白质25%~30%的比例而搭配。主食要粗细搭配,可以按照1:1或者是2:1的比例,选择粗粮和细粮精细搭配,另外选择优质蛋白或豆制品,对两餐之间血糖控制好的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水果,选择一些低糖指数的水果。升糖指数比较低的一些水果,比如说苹果,梨子或者是柚子等,可以增加一些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比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绿色的蔬菜,保证每天的总量固定就可以。在饮食之间互相交换,尽量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
语音时长 01:39

2019-12-09

55112次收听

01:45
糖尿病吃饭顺序
糖尿病的饮食不仅要均衡,还要有科学的进餐顺序。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出:注意用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有研究表明,按照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食,不仅能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长期控制血糖。先吃大量的蔬菜后,可以有效的减少主食和肉蛋等主食的摄入,既能进一步控制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又可以预防体重超重的问题。大多数看起来很合理的饮食习惯,却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02:08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肾病在最早的时候,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因为早期可能只表现一些生理上或病理上的改变,临床上无表现。一旦临床上出现了症状,至少到了糖尿病肾病的三期或四期。所谓糖尿病肾病的三期是指,出现了微量白蛋白尿。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发现,所以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特别是病程比较长的患者,每年都要进行微量白蛋白尿的测定。一旦确诊了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可以进行干预,包括血糖的干预、血压的干预以及一些其它改善微循环的干预。
02:32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可以造成患者足部感染、截肢,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它的治疗非常棘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治疗,另一个是局部治疗。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最关键的是血糖控制,一定要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良好的范围之内。一般要求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空腹血糖小于7mmol/L。局部治疗需要专科大夫清疮、抗感染。清疮的环节非常关键,需要每天把患者坏死的组织清除掉,然后敷药、抗感染治疗。如果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始终控制不住,为了保住生命,必要时只能局部截肢。
治糖尿病秘方有哪些
目前是没有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的,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不能够完全治疗,而许多治疗心切的人,就会选择使用偏方的方法,而这些偏方大多数都属于中医治疗方法,选择这种方式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只能够控制好血糖,使血糖不再增长。
糖尿病要注意高血压吗
如果患上糖尿病就和容易引发高血压,比正常人患上高血压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所以糖尿病患者们要注意自己平时的饮食,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在患病期间经常测量自己的血压,如果血压出现了任何异常,就要及时的治疗高血压,避免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糖尿病的预防要怎么做
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科学的饮食是健康的前提,日常饮食应该低糖、低盐、低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运动也必不可少。定期做血糖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治疗病情,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