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就突突通常是指在饥饿状态下感到心慌、胸闷、心悸等,可能是低血糖、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原因导致。建议及时就医,可针对病因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主要依赖血糖作为能量来源,当血糖降低时,大脑感知到能量供应不足,会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以提升血糖水平。肾上腺素的释放可导致心跳加快、心悸、出汗增多等反应,同时也可能引发胸闷感。可以通过食用含糖食品,如糖果、巧克力等,或饮用含糖饮料来提高血糖水平。
2、低血压:低血压状态下,心脏泵血量不足以充分满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需求,尤其是心脏自身和大脑的供血,为了补偿血流不足,心脏可能会提高心率,进而引发心悸、心慌等症状。同时由于血压过低造成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产生头晕、乏力,以及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胸闷感。平时多熬汤水喝,可以加入桂圆、大枣、阿胶等补品,此外可以适量增加盐分,多喝水等。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负责调节身体内许多自主生理功能,包括心跳、消化、呼吸和血管收缩等。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心脏的自律性调节失常,可能出现心率变异性增大、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现象,从而诱发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这些激素可以显著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使得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快,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导致心脏肥大和心律失常,从而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同时甲亢患者常常伴有食欲增加而体重下降,饥饿状态下由于代谢旺盛,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更为明显。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甲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糖尿病: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在胰岛素使用不当或饮食控制不合理时,低血糖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同前文所述。患者可能伴随自主神经病变,特别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调控心脏活动,饥饿时由于血糖波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变,引发心慌、胸闷等不适感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格列美脲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治疗。
也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少餐多食的饮食模式,同时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