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尿液异常、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和贫血。这些症状通常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若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1、尿液异常
肾脏受损会影响正常的尿液排出功能,常见的情况包括蛋白尿,即尿液中出现较多蛋白质,导致尿液表面出现大量泡沫,且难以消散。肾病患者的尿液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呈现深黄色甚至深褐色,有时还可能伴随浑浊感。原因在于肾脏滤过膜的损伤,导致血液成分的异常渗漏,进而影响尿液的成分与外观。
2、浮肿
肾病引起的浮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体内水分无法及时排出而积聚。早期表现为眼睑水肿,尤其早晨起床后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脚踝、腿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现象。如果浮肿较重,按压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这一现象多与蛋白尿导致的血浆白蛋白降低有关,影响了体内液体分布。
3、高血压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能被异常激活,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肾病引起的高血压不仅难以控制,且可能伴随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长期不加以管理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4、肾功能衰竭
当肾脏无法有效过滤体内废物时,毒素和液体会在体内积聚,逐步引发肾功能衰竭。早期表现为尿量减少、乏力、食欲减退,随着病情恶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以及水肿加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威胁生命健康。
5、贫血
肾病患者常伴随贫血,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这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激素,负责刺激骨髓造血。长期蛋白尿和营养不良也会导致铁、叶酸等重要造血物质缺乏,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心悸,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呼吸困难。
针对肾病的诊断,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检测,如肌酐水平测定等。患者还需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以下几点:
肾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检查,科学管理健康,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