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甚至对全身健康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通常是由于长期肝脏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并被瘢痕组织取代,最终使得肝脏逐渐硬化、失去正常功能。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酗酒、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正常情况下,肝脏负责代谢毒物、储存营养物质、生产蛋白质等功能,而肝硬化会大幅削弱这些能力。
肝硬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对肝功能的持续破坏,具体表现为代谢能力下降、血液凝固功能减退等。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发黄)、腹水(腹部积液)、食欲不振、乏力、面色暗沉,甚至出现并发症,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如果病程进一步恶化,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这是严重的医疗急症。有些早期的肝硬化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肝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于已经确诊肝硬化或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改善生活习惯与早期干预十分关键。戒酒是核心措施之一,因为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保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务必遵医嘱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关注身体变化。如果有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应积极治疗,减少肝硬化发展的风险。
肝硬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医学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减少对肝功能损害的扩大。如果您已经出现肝功能异常或怀疑肝硬化,务必尽快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