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乏力、产道损伤、胎盘滞留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及时诊断和处理对于保障母亲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了解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减少风险。
子宫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通常由于分娩过快、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子宫过度伸展导致子宫无法有效收缩。产道损伤主要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包括会阴撕裂、阴道裂伤或子宫破裂,这些损伤会引起大量出血。胎盘滞留指胎盘或胎膜部分或全部未排出,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液疾病引起,造成持续性出血。必要时结合前期病史、临床体征和辅助检查如B超、凝血功能检测帮助准确诊断。
处理原则包括紧急止血、纠正病因和支持治疗等。若因子宫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使用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或卡前列甲酯)是首选,对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借助子宫按摩或子宫填塞纱布。若为产道损伤,应在术中或术后通过缝合修复裂伤。胎盘滞留者需尽早实施手动剥离或负压吸引清除残留组织。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需要输注血浆、血小板或抗纤溶药物调整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辅助手术如子宫切除保护生命。
孕期规律产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分娩后及时观察和护理可以帮助预防产后出血。分娩后若出现大出血或相关症状,应立即寻求急诊处理,不可拖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