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出现胆汁淤积并伴随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肝内胆汁淤积症引发的,需要及时就医。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胆汁酸升高,以及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增高。若延误治疗,不仅会危害母体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早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引发孕中期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胆汁排泄受阻以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女性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的遗传易感性,在妊娠后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快速升高时,胆管功能可能受抑制,导致胆汁不能有效排出。饮食高脂肪、感染、药物刺激等外部因素,也是诱发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患者除了瘙痒和黄疸外,还可能伴随食欲不振、尿深黄或易疲倦等症状。
为改善症状和保护母婴健康,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例如,药物治疗上可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每日10-15mg/kg)、维生素K补充以及祛痒药物(如抗组胺剂)来缓解症状和防止出血风险。饮食调理方面,应选择低脂高蛋白的均衡饮食,例如深海鱼类、豆类和燕麦片,并适当补充维生素B。但辛辣、油腻的食物需避免。若病情严重或接近预产期,医生可能建议终止妊娠以确保母婴安全。
平时应避免劳累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同时,减少使用不必要的药物,确保充足的休息。若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