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引起左耳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为鼻窦炎导致鼻腔黏膜水肿,使咽鼓管功能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聚浆液性或黏液性液体,早期治疗在预防并发症中尤为重要。
鼻窦炎常因感染、过敏、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诱发。此时鼻腔和咽鼓管黏膜水肿,可导致咽鼓管通气与引流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中耳负压,导致液体滞留于中耳腔,形成分泌性中耳炎。这种情况多表现为耳闷感、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听觉损害、慢性中耳炎甚至鼓膜损伤。诊断主要通过耳内镜检查、听力测试及鼻窦影像学检查。
治疗需要针对病因和症状采取综合措施。药物治疗推荐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喷雾剂,缓解鼻腔和咽鼓管黏膜的炎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对伴随过敏症状的患者尤为适用;必要时可使用黏液促排药,如氨溴索口服液,加速中耳积液的排出。若药物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可能需要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或鼓膜切开术。饮食方面宜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增强免疫功能。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分泌物并促进排出。
注意避免感冒或诱发鼻炎的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多用生理盐水冲洗。正确擤鼻涕方法也十分关键,应双侧交替轻擤,减少中耳逆行感染的风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发作,应尽快就医接受进一步诊治,以防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