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呼吸内科

肺栓塞是怎样形成的

呼吸内科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肺栓塞 #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血凝块或其他栓子(如脂肪栓子、空气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一种急性和危及生命的状况。其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改变、外伤及其他潜在疾病相关,需要及早识别并及时治疗。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会提升血液凝固的风险,导致血栓形成倾向。例如,凝血因子基因突变、蛋白C或蛋白S缺乏等遗传疾病可能促使血凝块形成,增加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类似病史,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2)环境因素

长时间久坐不动(如长途飞行、久坐办公)会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中淤积,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能性,这些血栓可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形成栓塞。脱水状态尤其是夏季炎热或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水,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诱发血栓。

3)生理因素

手术后恢复期、怀孕和产后阶段,因体内血液凝固机制紊乱或血液动力学改变,都会增加肺栓塞风险。尤其孕妇在分娩期间,羊水可能进入循环系统引起罕见的羊水栓塞。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弹力袜或抗凝药物预防栓塞。

4)外伤

骨折(尤其是长骨骨折)可能导致骨髓脂肪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脂肪栓。另外,严重的软组织伤导致局部静脉壁损伤,也可能成为发动血栓的诱因。受伤后应尽早固定患处并使用预防栓塞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

5)潜在疾病

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都会对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液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分泌的促凝物质增多,也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针对这类患者,早期筛查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治疗方式包括:

①药物治疗:通常首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帮助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阿替普酶可用于严重患者。

②手术治疗:对于出现大面积肺动脉阻塞且无法经药物治疗者,可选择外科肺动脉取栓术或介入性导管溶栓。

③其他支持:佩戴医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增加身体活动以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栓。

肺栓塞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早防范极为关键。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及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