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急性发作、肺炎、肺栓塞和神经肌肉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换气功能障碍或呼吸肌疲劳,从而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其病因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有关,会导致气道炎症和肺功能下降。哮喘急性发作则因气道高度敏感性引起严重气道阻塞。肺炎导致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于感染导致的肺组织炎症和肺泡充满液体,影响氧气进入血液。肺栓塞是因为血液凝块阻塞肺部血管,导致局部组织供氧受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等神经肌肉疾病会削弱肺部呼吸肌功能,也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预防和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管理。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治疗,严重者可试行无创通气支持;哮喘急性发作以快速控制气道炎症为主,可使用吸入型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喷雾剂,同时给以抗炎药物如泼尼松片;而肺炎需要根据病原类型选择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必要时吸氧治疗。对于神经肌肉疾病引发的呼吸衰竭,可通过定期呼吸功能监测、无创机械通气、或在必要时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改善症状。饮食调理同样重要,应尽量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
如果出现长时间憋气、喘息加重、口唇发紫,应立即就医,尽早明确病因,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定期体检和健康管理是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