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妇产科

孕妇若具有特定的高危因素,如遗传、妊娠年龄过小或过大、慢性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病。这种疾病可能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所以需要提前预防以及在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

1)遗传因素

妊娠高血压病在家族中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孕妇的母亲、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曾患妊娠高血压病,那么其发生风险会显著升高。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族中存在与血压调节或血管功能相关的基因异常。对于存在家族病史的孕妇,建议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并在孕期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年龄因素

妊娠高血压病容易出现在高龄(35岁以上)或过年轻(18岁以下)的孕妇中。高龄孕妇的血管弹性和功能可能因年龄增大而减弱,更易受到血压变化影响。而过于年轻的孕妇,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更易出现妊娠期并发症。这两类孕妇应从怀孕初期开始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血压,防止疾病恶化。

3)慢性疾病与肥胖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及血管类疾病(如高血压)等慢性病,会显著增加妊娠高血压病的患病几率。同时,过度肥胖的孕妇,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和心血管负担过重,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对于存在慢性疾病或肥胖的孕妇,建议在孕前进行全面体检,孕期严格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增长。

4)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经常熬夜及缺乏运动的孕妇更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病。这些习惯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血压调节异常。对于准备怀孕的女性,应提前戒除不良习惯,并培养规律的生活方式。在怀孕期间,也要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5)多胎妊娠与其他高危因素

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妇,由于子宫过度膨胀及胎盘功能负荷过重,容易诱发妊娠高血压病。首次妊娠、肥胖或过度消瘦、既往有异常妊娠史,这些情况也都是妊娠高血压病的潜在风险因素。多胎妊娠的孕妇应格外重视产检,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预防计划。

为了应对妊娠高血压病,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胎儿发育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