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命,存活时间取决于病因、疾病进展程度和治疗措施,快速抢救可能延长生命,从几小时到几周不等。尽早就医、接受专业治疗是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急性肝衰竭常由于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药物中毒(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酒精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重度感染等导致。初期症状可能包括疲劳、黄疸、恶心、呕吐等,大多患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凝血障碍、脑病(如意识混乱、性格改变)甚至肝性脑病昏迷。在疾病末期,往往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急性肝衰竭严重程度极高,患者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甚至等待肝移植。
针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与病因紧密相关。如果是药物中毒,及时使用解毒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如果是病毒感染,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对于严重脑病患者需控制氨水平,使用乳果糖减少毒素吸收入血。延缓疾病进展的支持治疗包括注射血浆改善凝血功能、透析治疗缓解电解质失衡或肝移植,这是生命无法维持时的最终手段。
患者家属应警惕症状表现,发现异常需快速就医,避免延误救治时机。进一步预防包括戒酒、遵循医嘱规范用药、接种肝炎疫苗、合理饮食提高肝脏免疫力(如补充富含蛋白和维生素食品),这些均有助于降低急性肝衰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