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通常不是由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小血管炎症。它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等外部因素有关,还有可能是由药物、食物过敏或其他免疫反应引发。
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当机体受到某些感染,特别是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或外界刺激(如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时,免疫系统发生过度反应,导致小血管壁受到攻击,引发炎症反应。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可能更易受到此病的影响。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关节痛、腹痛以及可能出现的血尿,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感染或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加重。
如果怀疑患有过敏性紫癜,应尽早就医。临床上常通过尿液与血液检查、免疫相关检测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能进行肾活检以评估病情。治疗方案通常因症状轻重而异。对轻症患者,多主张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补充液体;对于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调节免疫、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或肾病相关药物如ARB/ACEI类药物保护肾脏。如果有明确的感染,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可能是关键。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以控制炎症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已知的过敏原,并注意感染预防,尤其是流感季节,通过戴口罩、勤洗手等降低风险。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少盐少油,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和西蓝花,这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对于有反复发作史的人群,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血压尤为重要,以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