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肺栓塞的原因主要与产后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以及静脉血流受阻有关。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因为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而危及生命。
产后肺栓塞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是首要考虑对象,如果孕产妇有血栓性疾病家族史,如深静脉血栓,此类人群血液凝固因子可能异常活跃,导致血栓风险升高。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提前筛查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栓疾病基因。其次是环境因素,比如长时间卧床休息、手术(如剖宫产)、大型创伤或脱水,这些状况都会造成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风险。生理因素方面,孕产妇在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这会增强血小板活性以及血液凝固功能,尤其是在生产后的6周内处于高风险期。外伤情况,如分娩过程中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或羊水进入血液循环,也可能成为严重的诱因。病理性原因上,比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增厚血液黏稠度。
为了预防产后肺栓塞,孕产妇在妊娠期和产后要特别注意科学管理。如符合条件的产妇应适当开展早期活动,即产后6-24小时开始正常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生成。还需注意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及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如果是手术分娩应在医护指导下使用弹性袜或间歇充气装置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对于有高风险的孕产妇,必要时可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例如低分子肝素,或在剖宫产后短期应用阿司匹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若已确诊肺栓塞,则可能需考虑药物溶栓、机械取栓或介入手术,如导管溶栓术。
建议在发现腿部肿胀疼痛、胸痛、憋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因为及时治疗对改善病情至关重要。产妇及家属也需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