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衰竭是指肺部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无法有效氧合血液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危急病症,其主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理缺陷、外伤以及相关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肺衰竭的遗传因素较少见,但某些特定疾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可能增加风险。环境污染、长期吸烟、职业暴露(如矿工接触粉尘)等环境因素是重要诱发原因。生理因素如年龄增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控制不佳,都可能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外伤导致的肺组织大面积损伤,如车祸中胸腔压迫或刺伤,可能直接诱发急性肺衰竭。某些严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会引发严重的肺功能衰退。
治疗上,肺衰竭的首要任务是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氧气治疗是常用措施,包括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必要时使用高流量鼻氧或无创通气。严重者需要机械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来维持生命。在药物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抗生素针对感染、或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还有针对其病因的治疗,如戒烟、避免过敏原暴露、及治疗基础疾病(如治疗COPD、积极干预ARDS)。肺康复训练可慢慢恢复患者的呼吸能力。
患者平时应注意戒烟控烟,避免接触污染环境;加强肺部锻炼,如腹式呼吸、吹气球等;饮食上多摄入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深色蔬菜、莓类;在感冒高发期加强防护,避免感染。同时,任何疑似肺功能不足的症状应及早就医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