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性疾病是指伴随明显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体力迅速下降的一类疾病,常见类型包括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心衰、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和艾滋病)等。对于病情原因不明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这类疾病的核心特征在于,身体因持续的炎症、感染或代谢紊乱,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消耗过度,同时进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这种“入不敷出”的状态,最终导致身体逐渐消瘦和虚弱。与单纯营养不足不同,消耗性疾病往往伴随基础疾患,往往更为复杂。
以恶性肿瘤为例,肿瘤细胞会疯狂“抢夺”人体营养物质,甚至分泌促炎症因子,加快肌肉分解;而感染类疾病如结核病,长时间的炎症反应会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大量被消耗。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影响其进食意愿,而心衰患者经常可能水肿,体重看似增加,但实际上体内瘦体组织比例在下降。
预防和管理消耗性疾病,除了积极诊治原发病,还需要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下功夫。可以选择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蛋白粉、坚果、奶制品,帮助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家人或护理者也可以在进餐时营造轻松氛围,尝试少量多餐的方式。尤其是某些患者可能存在食欲减退或胃肠功能减弱的情况,需要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如果体重下降显著、病症加重,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