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如慢性扁桃体炎、风湿热、肾炎等后遗症,因此需重视疾病护理与科学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手术干预,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1、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若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表现为咽部干燥不适、反复咽痛,并可能导致邻近器官如耳鼻喉的炎症扩散。建议在出现慢性症状时就医,通常通过抗生素药物(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控制感染,或在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2、风湿热和心脏损害
引发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溶血性链球菌,这种菌在感染后未被彻底清除,可能引发风湿热,继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风湿热会伴随发热、关节疼痛与红肿,需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预防感染复发,严格清洁口腔卫生也十分重要。
3、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还可能引起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血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这是因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害。治疗通常以抗感染(如青霉素)为主,并配以限制钠盐摄入和蛋白质控制的饮食调整。如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还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扁桃体肥大可能导致呼吸道狭窄,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夜间打鼾、白天嗜睡,严重时可能造成低氧血症。治疗可选择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或气道正压通气疗法(CPAP)。
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是避免扁桃体炎后遗症的关键。如出现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防止炎症进一步扩展或引发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