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检查需要通过血压测量、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还可用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确定病因。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几类检查方法及相关建议。
1、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核心步骤。患者需要反复多次测量血压,最好在不同时间、环境和状态下完成,一般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140/90mmHg。为提高准确性,可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或动态血压监测ABPM,动态血压监测还能反映昼夜血压波动情况。建议患者在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饮用咖啡和吸烟,保持安静和放松,按需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便于医生综合评估。
2、实验室检查
为明确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及潜在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必不可少。
血液检测:检查血脂、血糖和血清尿酸水平,评估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等可能的危险因素。
肾功能检测:通过检测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液检查如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电解质检测:钾、钠、钙等电解质水平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继发性高血压或电解质异常。
3、辅助检查
一些影像学和心血管功能检查可用于全面评估高血压是否造成器官损害:
心电图ECG:检查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或其他心脏问题。
超声心动图:可进一步观察左心室厚度及功能,为高危患者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眼底检查: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底检查可发现病情相关的血管异常。
动脉超声或脑部影像检查:排查颈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
科学检查能帮助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及其潜在损害,早诊早治非常重要。如果血压异常持续升高,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等。原发性高血压虽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治疗可有效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