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代谢紊乱引起的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主要原因包括糖皮质激素影响了骨形成、骨吸收以及钙代谢。防治方法包括用药调整、补钙补维生素D、饮食与运动干预等综合措施。
1、糖皮质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生成,同时还会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分解。这类药物还会干扰体内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血钙水平下降,从而进一步刺激骨资源的调动,使骨质逐渐流失。这些变化在使用高剂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尤其明显。
2、症状及常见表现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可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痛、身高变矮,以及自发性骨折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前臂。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3、防治措施
药物调整: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必要时使用骨保护药物如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或利塞膦酸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来预防骨质流失。
钙质与维生素D补充: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1200毫克,维生素D补充建议每天800-1000国际单位,富含这些营养的食物包括奶类制品和深海鱼类。必要时可以通过服用补充剂来提高摄入量。
合理运动:适量的负重训练如快走、爬楼梯和抗阻训练如轻度举重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和预防骨质流失。运动量需根据自身条件决定,避免剧烈活动带来骨折风险。
4、病情监测
建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如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查和血液检查测钙、磷、维生素D水平等,以便早期发现骨质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注重营养和运动并结合科学监测。如果您正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应与医生沟通制定明确的防骨质疏松计划,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