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因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异常凝结形成血块的疾病,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危及生命的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其主要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损伤。
1、可能的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血液流动缓慢是一个主要诱因,如长期卧床、久坐或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高凝状态会增加血液凝结的概率,常见于妊娠期、肿瘤患者或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第三,如果血管受到外伤或手术干预,血管壁受损会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吸烟、肥胖、年龄增加>50岁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常见症状
下肢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包括患肢肿胀,尤其是单侧肿胀感明显;可能伴随局部疼痛、触痛或皮肤颜色改变,呈紫色或青紫色;部分患者可能感到小腿沉重或乏力。如果血栓脱落进而导致肺栓塞,症状可能会转为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加速、晕厥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及溶栓药如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以防止血栓变大或栓塞发生;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导管溶栓或机械取栓术;对于血栓风险高的患者,还可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以阻止血栓扩散到肺。轻症患者可配合生活方式调整,例如穿戴医用弹力袜支持腿部血液回流,避免久坐,多进行适度行走及拉伸运动,同时调整饮食避免脂肪与高胆固醇摄入。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避免危险并恢复正常生活的。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避免久坐以及进行适度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及时就医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