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诊断并快速启动针对性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反应和预防并发症,以尽可能减少视力损害或失明的风险。
1、抗感染治疗
眼内炎通常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因此抗感染治疗是首要措施。医生会根据感染病原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细菌感染:使用广谱或针对性抗生素,如头孢类头孢噻肟或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这些药物可通过眼内注射、静脉输液或局部使用眼药水的方式给予患者。
真菌感染:用两性霉素B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具体选择需通过病原学检测确定。
病毒感染:如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使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通过全身和局部联合应用。
2、控制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眼组织进一步损伤,需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控制: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全身用泼尼松,可有效减轻炎症。但需要注意,感染未被充分控制的情况下激素使用需谨慎。
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滴眼液,可以作为辅助用药帮助缓解炎症。
3、预防并发症及支持治疗
为避免视力永久性受损和眼球丧失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还需实施支持性治疗:
眼压管理:如果眼压升高可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噻吗心安。
玻璃体切除术:对于严重眼内炎病例,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大量脓液、感染扩散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玻璃体切除术,以清除病灶并维持眼内环境的稳定。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通过眼部影像如B超协助判断治疗效果。
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眼红、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综合抗感染、抗炎症和预防并发症的治疗原则,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视力健康。建议患者严格遵从定期复查并按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