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外科 > 骨科

骨质疏松的标准是多少

骨科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骨密度BMD测定,其结果以T值为准。如果T值低于-2.5,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除了骨密度检测,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骨折风险评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全面判断。

1 骨密度BMD检测标准:

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常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结果以T值表示,T值是指患者骨密度与年轻健康成人骨密度的标准差差异。

T值在-1.0及以上,为骨密度正常。

T值在-1.0至-2.5之间,为骨量减少,即骨质疏松的前期状态。

T值在低于-2.5时,为骨质疏松。

若骨质疏松基础上存在骨折情况,称为重度骨质疏松。

2 临床症状与病史:

虽骨密度检测是诊断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史。例如是否有脆性骨折低能量骨折,如轻微跌倒也会骨折,是否有身高缩短或驼背等明显表现。这些都提示可能的骨质疏松。

3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

FRAX模型由世卫组织开发,是预测10年内骨折风险的重要工具,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吸烟史、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使用,能进一步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如何应对骨质疏松?

1、改善饮食:

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健康。成年人每日建议钙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同时需摄入6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常见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深色绿叶蔬菜、豆腐等。

2、合理运动

适度的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以及抗阻力运动如哑铃训练均能帮助增强骨质密度,但需避免跌倒或过于剧烈的活动。

3、药物治疗:

对于已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严重程度开具药物以预防骨折发生:

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被广泛应用于抑制骨吸收。

抗RANKL单抗:如地诺单抗,可增强骨密度。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如雷洛昔芬,用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及关注骨健康变化非常重要。如果您发现自己属于骨质疏松的高风险人群,应尽早采取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是减少后续风险的关键。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