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肿瘤科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癌症,因为某些癌症可能在早期不伴随明显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部分肿瘤类型并不一定会分泌特定的标志物,或标志物水平在疾病进展中才会显著上升。想全面排查癌症风险,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个体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1、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或宿主对肿瘤反应所释放的物质,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如CA125。虽然这些标志物可在某些癌症中升高,但并非所有癌症都会精准对应特定的标志物。例如,早期癌症如早期肝癌或胰腺癌可能未引起标志物水平异常,从而导致筛查漏诊。一些肿瘤标志物在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肝硬化中也可能出现升高,进一步降低了其特异性。单纯依赖标志物检测并不足以完全排除癌症。

2、具体肿瘤类型与标志物的关系

肝癌:甲胎蛋白AFP是常见指标,但早期肝癌患者可能AFP水平正常。这需要结合超声或CT检查判断。

卵巢癌:糖类抗原125CA125显著升高时需高度怀疑卵巢癌,但它在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也可能异常。因此需配合经阴道超声检查。

肺癌:目前未发现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肺癌早期筛查,低剂量螺旋CT更有诊断价值。

3、确诊需借助多种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对可疑部位精确成像,可提供肿瘤大小、位置及病灶扩散情况。

病理活检:通过活检获取病灶组织样本,显微镜下确诊癌细胞存在,是目前确诊癌症的金标准。

基因检测:对于家族遗传史较强或早发性癌症,高通量基因测序可提示风险,从而指导预防和监测。

尽早诊断癌症需要多方位手段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高危人群。无论是定期体检还是自觉异常,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及时明确病情,避免误诊或漏诊。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