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特点

内分泌科编辑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激素

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症主要特点包括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显著增加,且这种骨质疏松较常见于承重骨例如脊柱、髋部和松质骨,发病速度快,在用药初期的前几个月即明显发生,并伴随长期用药风险加剧。预防和治疗以减少药物剂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为核心,同时可选用降骨吸收或促骨形成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的病因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活性来显著降低骨质密度,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和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导致体内钙平衡失调。长期使用激素也会干扰骨基质的形成,加剧骨结构的脆弱性。这些作用叠加,使得骨折风险在糖皮质激素使用者中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使用剂量大和疗程较长者中。

2、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的症状

这种骨质疏松症通常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病人可能出现持续的骨痛、脊柱变形,以及身高缩短和驼背等情况。骨折往往是首发表现,且常见部位为脊椎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这些骨折会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高度重视。

3、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管理: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饮食改善:多摄取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乳制品、绿叶菜、鱼类,并在必要时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制剂以维持骨密度。

运动干预:适量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可以强化骨骼结构,同时改善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

专业药物选择:对于已明确存在骨质疏松或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以及雷洛昔芬等以防治骨折。

面对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骨质疏松症,必须权衡激素的治疗收益与风险。建议在使用激素期间严格监控骨密度,及早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并在医师指导下科学管理用药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骨折和其他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长期健康。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