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四个月的宝宝吐奶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5-1759603次浏览

四个月的宝宝吐奶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当四个月的宝宝吐奶的时候,家长们首先要把宝宝竖起来,吐完之后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在以后的日子里还注意宝宝的保暖,每次喂完奶之后要给宝宝拍嗝,这样可以起到预防吐奶的情况。

很多四个月的宝宝都会出现吐奶的现象,有时候吐奶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常常急坏了不少的家长。不过家长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对于四个月宝宝的情况,是有办法进行缓解和改善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四个月的宝宝吐奶怎么办吧!
  1、及时处理:当四个月的宝宝吐奶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的处理。首先要帮助宝宝的上半身竖起来一些,以免吐出的奶呛到宝宝的鼻腔里面,引起宝宝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当宝宝把奶液都吐出来之后,就需要给宝宝进行水分的补充,以免呕吐之后出现脱水的情况。在进行水分补充的时候需要注意少量多次的进行补充,以免量多造成宝宝出现二次呕吐。
  2、注意保暖:当四个月的宝宝着凉之后,就会出现吐奶的情况。所以这时候要给宝宝注意保暖,不要让宝宝着凉了。四个月的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是会蹬被子的,所以这时候家长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睡的太死,一定要时刻关注宝宝有没有睡到被子外面去,尤其是宝宝的肚脐是千万不能着凉的。当带着宝宝外出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环境的变化,给宝宝适当的增减衣物,以免宝宝受凉引起吐奶的情况发生。
  3、给宝宝拍嗝:为了防止宝宝再次吐奶,所以在喂完奶之后都要给宝宝拍嗝。我们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自己的肩上,然后慢慢的拍打宝宝的背部。当听到宝宝打嗝之后,就可以把宝宝放下来了。如果拍打了几分钟宝宝还没有打嗝,也不用担心,也不是每次都会打嗝的。这时候已经竖着抱了一段时间了,这样对于防止宝宝再次吐奶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推荐

02:28
四岁宝宝积食会发烧吗
四岁宝宝存在积食的情况,会引起发烧。积食,中医里也称“积滞”,食物堆积在肠胃,日久不消化,形成宿食,就可化热。薏芽健脾凝胶是一种儿童健脾中成药,七味药食同源的药材合理配伍而成,能够从根源健脾,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的功效,可加强脾胃协调,增强消化功能,解决孩子积食的问题。
02:36
小孩子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小孩子积食可以采取按摩促消化、食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快速消食。药物健脾是改善积食的关键。可以使用薏芽健脾凝胶,该药是由7种药食同源成分精制而成儿童健脾药物,成分中的山药、大枣、薏苡仁、白扁豆可根源健脾;山楂、麦芽、莱菔子(白萝卜籽)能健胃消食,诸药合用可起到健脾益胃,化湿消滞功效,对于积食所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干燥、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改善和缓解效果。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
宝宝的消化系统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足,且胃肠道内黏膜较柔嫩,当家长喂养不当或环境因素影响时,也容易引起宝宝肠胃功能紊乱,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临床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家长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药物改善。对于消化不良的宝宝,可多吃大麦、酸奶等,大麦中的尿囊素促进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愈合;酸奶含有丰富的乳酸,具有抑制体内霉菌的生长,改善菌群失调,预防便秘的作用。此外,还应改注意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胡萝卜粥等,少给宝宝吃肉类、碳酸饮料、零食。除改善饮食外,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例如,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有利于改善消化功能,对食积、不爱吃饭的宝宝,可以配合葡萄糖酸锌使用;对于腹胀、嗳气、呕吐的宝宝,可以与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合用。消化不良的宝宝应该养成良好的进食和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按时进餐,定时排便,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语音时长 01:32

2022-05-17

11740次收听

小儿积食是又吐又拉吗
小孩子积食可能出现又吐又拉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又拉又吐都是小儿积食。小孩儿积食本身是一个消化道的这种症状,它是一个中医概念。相对来说呢是因为孩子饮食不当以后引起的脾胃的伤害,可能会出现一些腹胀、恶心或者是伴有呕吐、大便酸臭。但是一般这种大便不会像常年那样拉的,大便次数特别多,呕吐也只是因为有一些厌食,呕吐的次数也不会特别频繁。相对来说比这种胃肠道的感染引起的吐、泻可能会要次数要少一些,是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及时进行调控饮食。给孩子适当增加运动,这种积食就会缓解。但如果是这种又拉又吐比较明显,如果是一个消化道的炎症的话,那可能这种单纯的饮食调控或适量运动可能并不能缓解,这种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一个鉴别诊断,对症处理了。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12

85149次收听

婴儿积食能吃头孢吗
婴儿积食时能不能吃头孢要根据疾病的类型进行判断。如果有积食症状出现,可以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如果伴有发烧、呕吐、腹泻时,需要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发现有细菌感染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一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最好不要长期使用,一般使用三天即可,要根据症状进行调整用药,同时还需要配合使用健脾助消化的药物治疗,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效的缓解婴儿积食的症状。婴儿积食还跟日常生活习惯有关,饮食最好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吃的过多过饱,也不要给孩子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不良积食等症状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20

97340次收听

婴儿健脾散能治呕吐吗
婴儿健脾散可以治疗呕吐,婴儿健脾散是一种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能够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积食症状,减轻肠胃负担,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紊乱,因此能够治疗呕吐。呕吐症状出现后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判断产生原因,如果是由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导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抗感染药物治疗,平时还需要配合服用调理胃肠功能紊乱的药物,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恶心呕吐的过程中需要多给孩子喝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让身体尽快恢复。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0

80584次收听

孩子老放屁是怎么回事
孩子老放屁,首先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建议多给宝宝喂水,少吃奶水;其次,有可能会使宝宝发生了肚子饿了的情况而导致的,需要及早喂养宝宝;最后,还有可能吃了一些高淀粉的食物了,比如脂肪类食物以及蛋白质食物。
宝宝拉黑粑粑是怎么回事
宝宝拉黑粑粑可能是消化不好,积食,或者是肠道炎症造成的,建议这个时候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吃东西不要吃太硬的,还需要观察是不是放屁次数多,腹胀等,必要的时候必须要去医院检查。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怎么用
在临床上,这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药物,里面主要的成分就是益生菌,所以药物的具体用法和针对疾病也是很重要的。患者可以用药来保护患者的胃粘膜,也可以减少肠道粘膜异常分泌的情况,但是要记好水温不能过高和过低,40度最好。
02:32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宝宝消化不良常用捏脊或者点穴方法来进行调理。医生还可以用拇指来按摩腹部的中脘穴,以及腿上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通过按摩来调理宝宝的消化不良。捏脊主要沿着宝宝的膀胱经络来进行捏脊,从上到下捏,捏脊的力度不能太大;如果力度太大,宝宝会感到不适而哭闹。捏脊要由轻及重,由浅入深。膀胱经是上半身最主要的部位,可以通过点穴来按压宝宝的脾俞穴和胃俞穴,一般通过拇指来按压这些穴位进行调理,比如膀胱经上的脾俞穴,胃俞穴以及大肠俞。
孩子消化不良的症状
孩子消化不良的表现有肚子疼、恶心,甚至呕吐、腹泻。孩子由于消化不良来医院看病时,一般与昨天吃的食物类型或者吃的食物过量、过凉、过杂有关。冬天吃了太多过凉的食物,或者夏天喝了过多的冷饮,都会引起消化不良。小孩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与肠炎、胃炎引起的呕吐和腹泻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消化不良后的呕吐、腹泻能自我缓解,症状就会消失。所以,家长碰见吃过多食物而引起的恶心、呕吐,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尽量让孩子少吃东西,这样就可以缓解症状。有时候吐出来或者拉出来后,消化不良自然就缓解了。
语音时长 01:39

2019-07-16

59277次收听

01:45
消化不良饮食怎么调理
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避免吃生冷的食物、易过敏的食物来缓解。消化不良主要是由饮食的问题引起。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控制饮食,尽量吃易消化的东西或者吃软食,比如面食,发面饼比烙饼要更易消化,大米就比杂粮要更易消化。二、尽量的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冰淇淋或者水果,包括凉拌菜。三、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消化不良一般会造成胃肠道不同程度的损伤,更容音引起过敏反应,比如鸡蛋、牛奶、海鲜,这些都容易造成过敏。四、随病情的缓解,饮食应该逐渐的由喝粥转变面条,再变成正常饮食。
健儿消食口服液的禁忌
健儿消食口服液主要是有饮食搭配方面的禁忌,建议用药期间不要吃巧克力或者其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会影响到药物疗效和症状缓解。另外,还要注意有一定的禁忌人群,过敏体质和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患儿需要谨慎性服药。
宝宝总打嗝怎么调理
如果宝宝总打嗝,就可以采用直立式、端坐式、侧趴式等姿势拍打宝宝背部。而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就可以喂饮一些山楂水,同时可适当按摩其腹部。若是受凉引起,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胸腹部,必要时可及时到儿科做详细检查。
01:24
新生儿大便次数
新生儿大便次数通常因人而异,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在两到三天内排完胎便,新生儿进食后,每天两到三次或七到八次都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生后10小时内会排出胎便。胎便为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一般在2-3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若新生儿生后24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需及时诊治。后期新生儿自己进食乳品或者代乳品类的食物,通过胃肠道消化,一般大便次数可以从2到3次,到7到8次,甚至十几次都可能。另外,判断大便是否正常,除了看大便次数以外,大便的形状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