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耳炎耳鸣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9-1057174次浏览

耳鸣,很多朋友对此都不陌生了,大部分人都可能会有耳鸣的情况。一般来说听力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掩盖耳鸣的症状,影响较小。而中耳炎患者,由于听力下降对耳鸣掩盖减弱,因此可自觉耳鸣明显。中耳炎耳鸣需结合引起耳鸣的原因来进行治疗,常见的方式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另外日常要注意护理以及饮食调理。

听力正常的人,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中火堵塞双耳的时候,可以听到血液循环的嗡嗡声和肌肉的震颤声,一般情况下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环境噪声对其的遮掩作用。 中耳炎出现传导性听力损失时,环境噪声强度相对降低,使得正常掩蔽效应减小,所以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呈低调的嗡嗡声或者轰轰声,如果中耳炎引起耳内受损时,还可以出现高调的耳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耳炎耳鸣该怎么办?
  1、手术治疗。如果是由于中耳病变压迫了耳朵的神经引起的耳鸣,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病变即可。另外如果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建议可以实施听力重建手术。具体的方式要结合病人的情况来决定。
  2、药物治疗。一般神经性的耳鸣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急性中耳炎引起的耳鸣也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如头孢类的消炎药等。
  3、日常护理。注意规避噪声对耳朵带来的伤害,尽量不要长时间的佩戴入耳式耳机,佩戴耳机的时候,声音不宜过大。注意尽量不要服用可能会听力有损害的药物以及可能加剧耳鸣症状的药物。
  4、饮食调理。日常要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的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
  综上所述,中耳炎耳鸣要结合病人本身的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法,最常见的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另外,生活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耳鸣,因此平时要注意调节生活压力,多锻炼身体,注意休息。

相关推荐

耳鸣会引起听力下降吗
耳鸣是否会引起听力下降,主要和引起耳鸣的病因有关,但多数情况下耳鸣都可能会伴随着听力下降。耳鸣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而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也有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出现。耳鸣如果是因为耵聍栓塞、耳道异物引起的,有可能会同时伴随着听力下降。耳鸣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耳部疾病引起的,例如外耳道肿物、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疖肿、外耳道胆脂瘤、鼓膜穿孔、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都可能会引起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2

2021-05-11

97525次收听

耳鸣复发能治好吗
耳鸣复发是否能彻底治好,主要和病因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有关。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对于有些原因引起的治疗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是耵聍栓塞、耳道异物导致的耳鸣,只要能够及时将耳道内清理干净,耳鸣症状就可以消失。如果是因为一些疾病导致的,例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颈椎病等,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只要原发疾病治愈或控制住之后,耳鸣症状一般可以治好。但如果是神经性耳鸣或者是其他严重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没有及时治疗可能无法治好。
语音时长 01:15

2021-05-11

78594次收听

02:08
神经性耳鸣引起的听力下降能恢复吗
神经性耳鸣引起的听力下降部分可以恢复。80%以上病人的听力能有好转,90%以上病人的耳鸣能好转或者消除。在急性期突发性耳聋及时给与治疗,听力80%以上能恢复。突发性耳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能够提高听力,消除耳鸣。梅尼埃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和耳鸣,部分病人可以恢复。部分神经性耳鸣造成的听力下降,恢复率比较低或者难以恢复。药物性耳聋、听力下降,以及噪声性听力下降,老年性耳鸣伴有听力下降,恢复率比较低。
急性耳鸣能治好吗
耳鸣是一种主观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急性耳鸣能否治好要根据引起耳鸣的疾病而定。急性耳鸣是发病较快,病史较短。引起耳鸣的疾病很多,首先是耳部疾病,还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1.外耳道异物、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可引起耳鸣。2.慢性中耳炎,神经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等也可引起耳鸣。3.血管搏动性耳鸣、心理疾病等也可引起耳鸣。4.其他疾病等。引起耳鸣的疾病特别多,耳鸣的机制也很复杂,所以说大多数耳鸣不好治。外耳道异物、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外耳和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鸣都好治。而内耳、听神经等因素引起的耳鸣不好治。
语音时长 01:15

2021-04-15

67078次收听

01:46
儿童也会有耳鸣吗
儿童也会出现耳鸣的症状,如果是耳朵里有异常的表现,比如中耳发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或感冒以后出现前庭神经炎,完全都可以出现耳鸣的表现。耳鸣就是前庭神经等与控制听力的神经受到异常刺激有关。这种刺激当然不仅仅发生于成人,儿童也可以发生。儿童有耳鸣的症状不奇怪,最主要的是寻找耳鸣的病因,是由于中耳发炎了引起来的,还是由于前庭神经元受到刺激,前庭神经元炎、鼻腔的堵塞造成的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美尼尔氏综合征表现,或者是中枢神经系统有异常而导致的中枢性耳鸣也是有可能的。
02:28
耳鸣的诊断方式有哪些
耳鸣的诊断方式有很多,需要做很多检查才可能明确诊断耳鸣的原因,主要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CT、核磁、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第一、询问病史,通过症状和简单的体格检查,明确外耳道、中耳、内耳以及颈部血管是否有问题。第二、辅助检查,如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第三、CT、核磁、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如老年人可能是脑梗等,或者血管有斑块、狭窄导致缺血,通过这些检查对耳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更大的帮助。
02:04
耳鸣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耳鸣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包括听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耳鸣患者进行听力检测时,能明确了解是否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进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听力检测如果一切正常,一般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症状多数可以缓解。如果听力学检查无法明确是神经性耳鸣,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中耳和内耳的病变,以及颅内的病变。当患者出现听力下降或者一些严重症状的时候,需要通过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噪声刺激和过度劳累。
耳鸣能自愈吗
耳鸣能不能自愈取决于发病的原因。如果说是由精神压力大等生理性的因素引起的耳鸣,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自愈的。但如果说是病理性耳鸣,自愈可能性非常小,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02:40
耳鸣的症状
耳鸣,是耳部自我感觉的持续的、有节律的响声,位置可以明确为左耳或右耳甚至双耳,有的患者会出现脑鸣,也属于耳鸣的范畴。声音可以是蝉鸣声、嗡鸣声或交流电声等。另外,耳鸣也可以是血管搏动性耳鸣,是一种伴随心跳的节律性咕咚咕咚的声音,跟体位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体位下会比较明显,更换体位则可以减轻。概括的讲,耳鸣的症状就是出现一侧或双侧耳朵持续的持续性声响,可能在不明确的位置,脑部或中间的位置都可能发生。出现持续性或24小时不间断的耳鸣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伴有听力的下降、耳鸣声音的声强等,判断耳鸣的预后是否能够更好的愈合,明确治疗方向,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许多疾病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比较复杂,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无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主观上有声音存在的感觉。在临床上,耳鸣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主要症状。耳鸣又可以分为自觉性耳鸣和他觉性耳鸣两大种。主觉性耳鸣和中耳感染、耳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有关。他觉性耳鸣和咽鼓管开放、血管源性疾病、肌源性疾病有关。在治疗上,要找到原发病因,针对进行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血管扩张剂,改善耳蜗供血情况。对于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在平时生活中,要远离噪声污染严重的地区。注意用耳习惯,少戴耳机。恢复期间忌烟酒,不能熬夜。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维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29

2019-12-17

50947次收听

耳鸣怎么治
耳鸣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主观上感觉有声音出现。耳鸣和耳部疾病有关,也和全身性疾病有关,还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耳鸣还会引起四肢酸痛、头晕、头痛等并发症。如果想比较彻底的治疗耳鸣,那么就要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疾病。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等。耳部有感染情况出现的,还需要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头孢、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有些长期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患者,还需要更换工作环境。患者还可以到医院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用耳习惯,不能戴耳机大声听歌,要定期使用洗耳液清洗耳道。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17

51162次收听

耳鸣维生素B1可以治吗
如果病人的身体是因为内耳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以及神经营养性状况较差等原因而出现耳鸣的现象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来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那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因素又或者是患儿受伤的原因导致的话,那么维生素B1的治疗效果甚微。此时可以考虑其他药物疗法以及中医针灸疗法等治疗方法。
左耳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朵里面出现刺耳的声音,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耳鸣,那么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熬夜而导致的,有可能是长时间的酗酒而引起,此外也有一些朋友长时间都选择了不正确的减肥方法,这其实也会导致听力受到影响。
耳鸣耳闷如何治疗
当出现耳鸣耳闷症状时,可以对症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甲钴胺片、银杏叶片、脑血康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点按耳穴法、梳头抹耳法、掩耳鸣鼓法、双手拉耳法等自我按摩的方法缓解症状。
搏动性耳鸣是怎么回事
搏动性耳鸣可能是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颈动脉狭窄、听动脉或岩静脉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瘤等所致,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