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搔抓痒裂开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9-12-1670111次浏览

搔抓痒出现开裂的原因有指甲脆裂、感染、营养物质缺乏、干燥、硬物撞击等。

1.指甲脆裂: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或者缺乏维生素A、钙、铁等,患者需要适当补充。

2.感染:趾甲脆弱,而且出现凹点,有些甚至会脱出甲床,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患上了湿疹、寻常性银屑病或者趾甲受伤。趾甲出现变色或者变形,这个有可能是出现了真菌、病毒以及病菌感染。要是受到假单胞菌的感染,这时指甲甚至会变绿。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营养物质缺乏:趾甲甲面存在一道比较深刻的横纹,这一般是因为患者严重缺乏蛋白质,一般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患者要注意补充营养。

4.干燥:干燥的脚皮肤和指甲容易出现裂开。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者使用剥脱性的化学品,可能导致指甲变得干燥,从而导致裂开。

5.硬物撞击:指甲遭受强烈的外部撞击可能会导致裂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踢到坚硬物体或穿着过紧的鞋子时。

建议患者及时检查,然后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02:28
灰指甲早期症状
灰指甲是由真菌侵害甲板、甲床等部位引起的甲部病变,早期症状通常包括甲板颜色改变、质地改变、变脆等。患上灰指甲后,真菌会在甲下繁殖,从而导致甲板的颜色发生变化,变得浑浊,失去原本的透明度和光泽,看起来有些发白或发黄。同时甲板质地也会有所改变,可能会逐渐增厚,摸上去不再像正常指(趾)甲那样光滑、平整,而是更加粗糙、厚实。还会变得脆弱易碎,容易断裂或剥落。主要是因为真菌会分解指(趾)甲中的蛋白质,导致病甲失去强度和韧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在治疗方面,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特一灰黄霉素片、臣功盐酸特比萘芬片等抗真菌药物。其中的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属于抗真菌外用药,其所含的聚维酮碘能释放出有效碘而发挥杀灭真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后使真菌死亡,抑制其再生。阿司匹林分解后产生的水杨酸具有消炎和止痒作用,还有软化角质、增强药物皮肤渗透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在甲下深层发挥作用。遵医嘱规范使用该药能有效改善灰指甲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症状。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做好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02:57
灰指甲不治疗会怎么样
灰指甲不治疗,可能会导致指(趾)甲损毁,或引起皮肤其他部位形成真菌感染。使用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可以有效的杀灭真菌、消炎、止痒,还能抑制真菌的繁殖和再生。长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或定期检查身体。
02:18
空甲症和灰指甲的区别
空甲症是一种症状,灰指甲是一种疾病。空甲症是灰指甲的症状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空甲症都是灰指甲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比如营养素缺乏、化学因素损伤、常涂抹指甲油等。如确诊灰指甲后,患者可以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进行治疗。
02:18
灰指甲初期样子
灰指甲初期主要表现为甲板颜色改变、失去光泽、变脆、增厚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甲板损毁、甲床异常增厚等情况。治疗上可以根据致病菌使用外用药,如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该药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和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治疗各型灰指甲。
灰指甲是怎么回事
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当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真菌迅速繁殖,使得甲床上角质物大量堆积,表现为甲板变色、浑浊、增厚、变脆、表面凹凸不平等。日常生活中,诱发真菌感染的原因也有很多,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夏天空气潮湿、温度高,如果鞋子不透气或者没有及时清洗指(趾)甲,很容易被真菌感染,引发灰指甲。另外,使用澡堂、游泳馆里的公共用品,如拖鞋、毛巾,容易感染患有手、足癣或灰指甲的人的真菌,引发灰指甲。治疗上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局部外用药进行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为,可以有效的杀菌、消炎,还能抑制真菌的进一步繁殖和再生。症状严重者还可联合口服药物系统治疗,常用的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灰指甲难治愈、易复发,所以患者一定要坚持进行抗菌治疗,期间避免间断或不规范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50

2022-09-01

22857次收听

灰指甲怎样保养
对于灰指甲的保养,可多注意在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局部的卫生,保持指甲的清洁,尽量不要让灰指甲沾水。患者还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脚盆等个人物品。2.饮食习惯:灰指甲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有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另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多补充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除了注意保养以外,灰指甲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涂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或阿莫罗芬等,涂于患处,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外涂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灰指甲的治疗是一个很艰难及漫长的过程,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坚持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语音时长 01:24

2021-07-21

141524次收听

灰指甲用亮甲能除根吗
灰指甲患者使用亮甲有一定的作用,是否能除根需要结合病情发展的程度。如果在灰指甲发生的早期,临床症状比较轻,通过局部用药就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例如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该药属于治疗灰指甲的专用药,能够有效的杀灭真菌,抑制真菌的繁殖和再生。在临床症状比较重的时候,仅靠局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需要配合口服抗真菌药,例如伊曲康唑、特比萘酚等,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灰指甲的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一定要坚持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好个人卫生,减少与手足癣、体癣、甲癣、头癣患者的直接接触;外出住宿时,防止共用拖鞋、浴巾等私人物品;平时不要穿过紧的鞋子,鞋子要保持清洁、干燥。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21

148835次收听

02:05
灰指甲症状及治疗
灰指甲通常表现为指甲变色、浑浊,甲板增厚、分离、翘起,表面凹凸不平、萎缩、脱落等。灰指甲会引发嵌甲及甲沟炎等,可伴有疼痛和甲下出血,当甲板过厚或破坏时,可影响手指精细动作。灰指甲出现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通过对指甲标本的镜检、培养,确定致病菌种类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可以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配合复方聚维酮碘搽剂等外用药进行综合治疗。灰指甲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复发,患者除了配合治疗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防止再次感染。
脚趾甲变黑是不是灰指甲
脚趾甲变黑不一定是灰指甲,可以是很多疾病的指甲改变。指甲变黑称之为黑甲,即甲下的色素增多,而使甲板变成黑色或灰黑色。可以见于各种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性疾病,例如像黑棘皮病、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扁平苔癣、铅中毒、甲外伤导致甲下出血等。黑甲的诊断及治疗都应该十分慎重,某些出血性疾病如爆发性紫癜,以及多种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坏血病等,也可以表现或引起甲下出血,临床表现指甲变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并不少见,应认真鉴别。特别是无明显外伤,突然指甲变黑者,应该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常见有甲下的色素痣、雀斑样痣或甲母痣,都可以表现甲下或指甲变黑。有些真菌感染,可以导致指甲的乌黑或黄色,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语音时长 01:35

2021-07-09

85423次收听

指甲发黑是怎么回事
指甲颜色发黑应引起重视,可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征兆,如出血性疾病、心脏病、心肌炎等,应积极进行治疗。排除以上因素指甲发黑可与遗传因素、外伤、灰指甲、色素沉着等有关,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灰指甲又叫甲癣,是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引起的指甲的改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和口服用药治疗,外用药物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清除指甲里面的真菌,让其长出新的好的指甲,另外一个清除皮肤的真菌,以免蔓延至指甲。目前常用的治疗灰指甲的药物有以下几种,30%的冰醋酸和阿莫罗芬搽剂,另外还有用水杨酸和尿素软膏封包的治疗方法。30%的冰醋酸治疗灰指甲效果比较好,但是涂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涂到周围皮肤上面,由于本药酸性比较强,可能对周围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导致皮肤红斑肿胀或者疼痛,炎症或者过敏反应,一般需要用药3~6个月。也可以外用阿莫罗芬搽剂,先用锉刀把指甲锉薄,再外涂药物,这样药物更好吸收,效果较好。也可以用水杨酸或者尿素软膏,封包指甲,让有灰指甲的指甲脱落,长出新的好的指甲。除了治疗灰指甲以外,可以外用抗真菌的药膏,外涂周围的皮肤,以清除皮肤里面的真菌,以免真菌蔓延至指甲。
语音时长 01:55

2019-12-13

52710次收听

灰指甲挂什么科
灰指甲是皮肤疾病,想要治疗这个疾病应该去挂皮肤科。它给患者的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一旦发现这个疾病的患者就要及时的治疗,不然延误了病情会对患者造成很大麻烦。而且它是一个能够交叉感染和复发的疾病,平时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
怎样治灰指甲
灰指甲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它不仅影响到个人形象,还可传染给身体其他部位,因此,灰指甲应尽早治疗。目前比较常用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外敷,也可以用食醋浸泡被感染的部位,如有必要,还可以选择指甲拔出手术。
灰指甲是怎么引起的
疾病的出现都会有一定的因素,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因此患上了灰指甲对于发病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清楚,因为不管是针对于灰指甲的治疗,或者是想要预防灰指甲,我们都必须要对发病的原因了解清楚,那么灰指甲是怎么引起的呢?
脚趾甲灰指甲怎么办
生活中,灰指甲现象十分常见,其实,灰指甲对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灰指甲严重影响美观,会造成指甲颜色、外形改变。灰指甲会造成脚趾畸形,严重了会影响走路,从而影响日常生活。灰指甲长期不治愈,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下面来具体看一下“脚趾甲灰指甲”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