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的预防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8-06-0755382次浏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糖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一个非常缓慢、进行性累积的过程。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高血糖对于大血管的危害即已开始,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及其病程的逐渐延长,这种损害将逐渐加重并进入难以逆转的阶段。因此,加强上游防控、防线前移、强化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至关重要。

1、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运动、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芬兰研究与我国的大庆研究有力论证了生活方式干预在防治糖尿病方面的基石地位。1997年发表的由我国学者完成的大庆研究,首次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具有长期的预防作用,而且可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这一研究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防治糖尿病历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证据。

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虽然我们拥有多种降糖效果肯定的治疗药物,但迄今我们并不能通过降低血糖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大血管结局。基于现有研究结果,我们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现状如下:

2、急性高血糖事件

急性高血糖事件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曾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自上世纪20年代胰岛素临床应用、以及随后双胍、磺脲等多种降糖药物上市以来,糖尿病急性高血糖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由此所导致的死亡大幅度下降。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逐渐转向对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3、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病变、脑动脉病变以及下肢大动脉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因此,防控大血管事件已成为目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探讨降低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国外学者先后进行了UGDP、UKPDS、ADVANCE、VADT、ACCORD以及HEART2D研究。

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均未能证实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新近结束的3项降糖药物试验(EMPA-REG、LEADER与IRIS研究)显示恩格列净、利拉鲁肽以及吡格列酮分别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抵抗患者大血管事件风险,但这两种药物的获益均不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实现的。

UKPDS研究一直被许多学者视为降糖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主要证据来源。然而综观该研究全部内容,可以发现UKPDS试验并不能充分论证降糖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在该系列研究中,人们最常引用的研究主要有UKPDS 33、UKPDS 34、UKPDS35以及UKPDS 80。其中UKPDS 33 是主体研究,在预设的随访期内,强化降糖组受试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出现显著降低;UKPDS 34是亚组分析,其证据力度与主体研究有着显著的不同。

UKPDS 35中的一组数据被学者广泛引用,即“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降低21%,糖尿病相关死亡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必须指出的是,该研究只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微血管和大血管事件发生率之关系所做的一项相关性分析,并非干预试验,不能作为有效证据。UKPDS 80也是强化降糖理念拥趸者最常引用的证据。

但该部分研究是主体研究完成后所进行的延长期随访,其证据力度并不能等同于其他的随机对照试验。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所纳入的4209例受试者中失访人数多达1525例,这显然会对研究结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UKPDS研究并不能有效证实降糖治疗可产生大血管获益。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迄今缺乏证据证实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产生显著的大血管获益。

4、微血管并发症

虽然多数学者均认为强化降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在国内外各种指南中也作出了相似的表述,但认真分析现有研究证据(UKPDS、VADT、ADVANCE、ACCORD研究)可见,强化降糖仅能减少轻型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光凝治疗、尿蛋白排泄量等)的发生,而玻璃体出血、失明、白内障、肌酐倍增、终末期肾病、肾脏性死亡等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降低。由此可见,强化降糖虽可以产生微血管获益,但并不显著。

 5、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强化降糖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风险,但认真分析现有的4项强化降糖试验可以发现,强化降糖难以达到此目的。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如腱反射消失、心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新发神经病变或原有神经病变加重等)的防治作用微乎其微。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

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虽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Association is not causation”,流行病学研究所发现的相关因素并不一定意味着是致病因素。

因此,试图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理论基础仍不确凿。在目前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全民范围内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倡导规律性的有氧运动、控制并维持理想体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关推荐

03:00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
非妊娠期的正常人,血糖正常范围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空腹,就是停止饮食8-12个小时之间,血糖值是3.9mmol/L-6.1mmol/L之间,为正常范围。餐后两小时,指的是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血糖范围为3.9mmol/L-7.8mmol/L之间是一个正常人的范围。对于怀孕的妇女,空腹的正常范围是3.9mmol/L-5.1mmol/L之间。餐后一小时正常值为3.9mmol/L-8.5mmol/L之间,两小时是3.9mmol/L-6.7mmol/L之间。
03:15
查血糖喝水会影响结果高还是低
查血糖,少量的喝水对于结果没有任何影响。通常查静脉血糖的时候,临床的嘱托都是禁食水、药,一般指的是大量的饮水,可能会对血糖造成轻度的影响,但是早晨喝上一百毫升的水,对于血糖是没有影响的。再有对于血糖的检查,进食影响是非常大的。进食以后,再查的血糖,对于血糖以及血脂都会有明显的改变。但是如果大量的喝水,尤其指的是喝饮料,如碳酸饮料,则会对于血糖的高低,影响的结果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碳酸饮料,是不允许喝的,对于检测的血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02:30
血糖空腹7.4能恢复吗
血糖空腹的时候超过7.4mmol/L,一般来说不太容易恢复。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通过药物、运动等可以把空腹血糖降下来。但是降下来以后,如果饮食不注意,不太运动,药又停了,血糖也会涨上去,而且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是不断地在减退的。所以有了糖尿病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糖会慢慢升高,所以说空腹血糖到了7.4mmol/L能恢复,但还是会升高上去的。
患有糖尿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糖尿病的出现已经是给不少的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比较糖尿病是很慢的一种危害大的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是要在多方面注意这种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的病,那么,患有糖尿病会传染给别人吗?下面听听专家的简单的介绍。
糖尿病小便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些小便上面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一般小便比较多,并且还有泡沫。患有糖尿病的人应该要及时注意饮食上面的调理,并且多加锻炼,还要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任何的不适,都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
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患者要控制饮食,血糖监测,降糖药物,进行糖尿病教育,运动。从本质上,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胰岛功能缺陷导致患者出现以血糖升高为中心的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可能造成很多并发症。现代医学主张糖尿病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目的是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对各个脏器的损害作用。方法上最著名的是5驾马车理论.1驾马车是饮食控制,要主食定量,少量多餐;薯类杂粮替代主食;选吃零食,减少主食,因为主食的成分是淀粉是血糖形成的最主要的来源。2驾马车是血糖监测,要自手指血糖测定。动态血糖监测;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驾马车是降糖药物。4驾马车是糖尿病的教育,患者要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帮助改善患者应对糖尿病的策略。5架马车是运动,一般是饭后1小时运动30分钟,每周5次,每周150分钟。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16

58854次收听

哪些患者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有急性感染的患者容易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于胰岛素药量不足或者患者出现抗药的情况也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有急性感染的患者容易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使血糖快速升高,病人血液内的酮体堆积,出现酸中毒,昏迷,呼气时可以闻到烂苹果味。其实这种气味是由于血液当中丙酮酸的水平过高,有一部分丙酮可能会随着肺部通过肺部随着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可能会闻见类似于烂苹果的味道,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并不多见,因为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比之前来说确诊率要高,而且发现时间也要早一些,这样可能患者还没有出现典型的烂苹果气味的,就已经送往医院进行诊治了,随着治疗的及时进行,这种情况也会慢慢的好转。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12

66863次收听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基本临床表现是代谢紊乱症候群,就是平时说的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指的是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的是消瘦。可能会出现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都出现。但是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人才会出现,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多。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仅仅是在查体中发现血糖的不同程度升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出现,比如会出现视力的改变,视物模糊、复视;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疼痛;女性容易出现泌尿系统和外阴瘙痒、炎症,一部分肥胖患者会出现进食后下一餐餐前的低血糖,多为午餐前低血糖;另外一部分肥胖的女性患者会出现排卵和妊娠困难。但也有极少数的患者会表现为特别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而发病,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1

59638次收听

糖尿病可以吃什么
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上,其实没有什么大的禁忌。但糖尿病的饮食是需要计算跟定量的,我们通常会告诉患者,不能吃油炸、油煎和比较甜腻的食物,我们会重点强调,饮食的规律性。当然糖尿病的饮食,以低糖饮食为主,搭配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然后不同的病人,我们的定量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病人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以及病人的劳动强度、工作状况以及病人的饮食习惯,我们可能会根据病人个体的状况,去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比如一个肥胖的患者,我们可能在饮食的制定上会偏向于低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特点,而如果是体型偏瘦的患者,我们可能会制定能量偏高、高蛋白质加上维生素这样的饮食,所以说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上也是极具有个体化特点的。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0

60430次收听

糖尿病有哪些特征
糖尿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其次是1型。2型糖尿病的特征包括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起病缓慢,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多偏胖,以腹型肥胖为主,口服降糖药有效。1型糖尿病特征包括青少年起病,起病迅速,常以酮症酸中毒就诊,体型消瘦,口服降糖药无效,血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共同的特征都有烦渴、多饮多尿的症状,持续高血糖,血糖控制不佳都容易并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息息相关。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10

65257次收听

01:28
食物交换份怎么算
主食和主食可互换;蛋白质和蛋白质、蔬菜和蔬菜可互换,切记互换原则只能是同类之间互换。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常会使用食物交换份,在使用食物交换份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同类互换的原则,即必须在同类食物中进行等份的交换。首先,主食和主食可互换,比如,50克大米可以和50克玉米面互换,还可以换成200克土豆。其次,蛋白质和蛋白质、蔬菜和蔬菜也可互换,如50克的瘦猪肉可以和80克的鱼互换。最后,要切记互换原则只能是同类之间的互换,如瘦猪肉换成馒头,就不是同类交换。通过同类交换的方法,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食谱,但营养价值和热量相同。
02:01
优甲乐的副作用
优甲乐副作用很少,过量才会产生类似甲亢表现,出现心慌、怕热、多汗、情绪急躁、心跳快,体重下降等症状。优甲乐本身是一种甲状腺激素,主要成分基本上是T4。如果没有吃过量的优甲乐,就没有副作用。如果吃了过量的优甲乐,相当于人为地造成了甲亢,会表现为甲亢的症状,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载脂蛋白B高怎么办
载脂蛋白B偏高,如果没有发生明显的症状,患者可以不用急着吃降脂药,平时通过饮食的调理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载脂蛋白B水平。比如平时多食用一些低脂、降脂类食物,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戒烟酒,坚持一段时间,相信载脂蛋白B偏高的现象会得到有效地改善。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
一些糖尿病人经常早上起来或者久坐起来的时候会感到头晕,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更加明显。老年人出现头晕、眩晕,可千万别大意,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