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酸过多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01-1556766次浏览

日常可能有一些人经常会有胃酸的毛病,常常吃过饭后,有泛酸水的情况。经常这样对于胃粘膜的损伤比较大,发生胃酸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可能也有一些人群没有泛酸水的情况,但是也被检查出胃酸太多。那么,胃酸过多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胃酸过多的症状
  1、烧心:胃内若是有酸性内容物发生反流,食管黏膜受到刺激则在胸骨处感觉有热灼感,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疾病。
  2、反酸:胃内酸性的内容物发生反流,若是经常出现胃酸分泌过多,那么,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等疾病表现。

3、胃灼烧:如果胃酸分泌得多,或者胃黏膜对于酸的敏感性提高发生的不良症状反应,这种症状也多发生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二、胃酸太多原因有哪些
  1、饮食不均衡发生胃酸过多,通常是因为日常饮食不均衡,经常吃过甜、过辣、过酸等等的食物,刺激到胃酸分泌增加,因此日常的饮食方面,需要合理安排饮食。
  2、吃不易消化食物经常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洋葱、辣椒、巧克力等食物,因为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里进行发酵,诱发胃酸增多,自然胃酸也就增多。

3、进餐不定时生活中吃饭没有规律,并且还经常吃一些小零食,就会造成胃酸增加;再则吃得太饱,也容易刺激到胃窦造成胃酸分泌增多。
  4、肠胃疾病发生胃酸过多的情况,多是胃出现了问题,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查出后一定要马上医治,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02:03
胃反酸能喝苏打水吗
胃反酸可以喝苏打水。苏打水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属于碱性饮料,可以中和胃酸,使酸对黏膜的刺激减轻,可以减轻腹疼的症状。但是要注意,由于酸和碱的中和作用,会出现酸碱中和反应,二氧化碳生成会增多。此时如果二氧化碳生成过多,不能够及时被吸收,就会出现腹胀。所以对于有胃酸同时又有腹胀的病人,不建议喝苏打水缓解胃酸。如果在有药物的情况下,最好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抑酸药或者中和胃酸的药。如果身边恰好没有这些药物,可以嚼苏打饼干。
02:02
喝完酒半夜吐酸水怎么办
喝完酒以后半夜吐酸水,建议戒酒。酒精对黏膜有刺激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本身胃就有一些问题的人群。比如慢性胃炎的患者,喝酒以后会加重胃炎,同时也会使黏膜对酸的刺激敏感性增高,尤其在夜间平卧时,胃酸的分泌多,就可以通过松弛的贲门口反流到食管,出现夜间反酸的情况。所以如果喝酒以后有吐酸水、胃疼、腹胀等症状,建议能戒酒,一定要戒酒。如果实在不能戒酒,要减少喝酒。其次注意不空腹喝酒。
03:06
喝苏打水能缓解胃酸吗
苏打水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它的pH值大概是7.5-9.0之间,是一个弱碱性的溶液。苏打水是碱性,就能够去中和胃酸,胃液里头的PH值可能是2-3,用弱碱性的液体加进去以后,就能够起到一个酸碱中和的作用。当然,弱碱去中和浓酸,这样产生的热不会太高。生活中间有的病人,是高胃酸分泌状态,可谓出现胃脘部灼烧感,还可以出现胃疼,也有胃食管反流。这些症状发病的时候,都可以喝苏打水去缓解症状。其实喝纯净水、白开水也能够稀释胃酸,用中性的喝进去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益生菌能调节胃酸吗
通常来讲,益生菌是不能够调节胃酸分泌的,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的功能,提高肠道免疫力。对于常见的腹胀,便秘以及腹泻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对胃部疾病是没有特殊的治疗效果的,胃酸分泌过多,应该避免使用肠道益生菌来进行调理。通常来讲胃酸分泌物过多会引起反酸恶心等一系列症状,胃炎的发生也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与长期的饮食习惯不当以及滥用抗生素相关,一旦胃酸过多,建议患者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比如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美拉唑。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84597次收听

孕期胃酸怎么回事
女性在怀孕之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一些敏感的女性就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或者是胃酸的现象。再者女性在怀孕一个半月左右时,由于激素的改变,使得括约肌松弛,致使胃内酸性内容物可能从胃里返流到食道,刺激粘膜引起消化不良,并且体内绒毛膜促使性腺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会使消化酶的活性也降低,这些都会引起孕期胃酸。当然如果女性在怀孕之后,过多的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是过多酸性的食物,如柠檬、青桔等,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这样也会引起胃酸的现象发生。当出现胃酸的现象时,可以喝一杯蜂蜜水,或者是酸奶,稀释胃里面的胃酸,保护胃粘膜,这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语音时长 01:05

2020-03-17

62295次收听

胃酸倒流是怎么回事
胃内肯定都是有胃酸的,胃内的一些高酸的环境才能使一些吃进去的食物打碎,而进一步的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但是胃酸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不会对消化器官产生任何损害,那是因为机体有保护的机制,防止胃酸对我们的胃部的黏膜发生侵害。胃酸其实它和食物混合以后是朝着小肠的方向蠕动前进的,但是如果胃酸和酸性的胃的内容物反流到了食管的时候,就会发生胃酸倒流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胃和食管交接的地方像一个闸门一样,闸门松了,才能够导致含有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而发生胃酸反流这样的情形,所以就是因为闸门松掉了,发生这样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42

2020-02-14

59698次收听

抑制胃酸的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阿托品等解痉类、拉唑类质子泵抑制剂等。一、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这类药物通过和胃黏膜细胞上组胺受体结合,来抑制胃黏膜细胞分泌胃酸;二、解痉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如阿托品注射液、颠茄片。但这类药物,同时也有其他受体阻滞作用,可能会引起便秘、瞳孔散大、近视等症状;三、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抑制胃酸分泌最为普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英文叫PPI,即拉唑类药物,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拉唑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关卡,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是最有效的药物。
语音时长 02:09

2020-02-14

52504次收听

治疗胃酸的方法
胃酸过多,通常提示有上消化道问题。至于如何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首先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性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定治疗方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一般是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个抗生素+铋剂)杀菌治疗。Hp阴性的话一般对症治疗就可以,比如说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等。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比如说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激素类药物等等,停用相关药物以后症状会慢慢缓解,也可以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比如说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等。同时,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相对清淡易消化,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戒烟戒酒。
语音时长 01:24

2019-12-30

58778次收听

02:06
经常胃烧心怎么办
如是年轻病人胃烧心,可口服抑酸药物观察疗效。必要时应进行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肿瘤性疾病。大部分胃烧心病人是由于胃酸分泌的增加导致,也有一部分是消化不良导致胃的烧灼感。如果病人是初期出现,而且是年轻的病人,可以开展经验性治疗,如口服抑酸的药物。而用药后症状很快缓解,说明就是胃酸增多引起来的,可以继续治疗和观察。如果病人年龄偏大,超过四十五岁,或者有胃癌的家族史,一定要做胃镜的检查,明确烧心的具体原因,尤其是排除胃和食道、贲门等地方有没有肿瘤性疾病,只有排除这些疾病,用药才能安全。
吃东西后嘴酸怎么回事
吃东西后嘴酸是因为部分患者胃酸分泌过多,甚至出现胃食管反流而导致的,还有食管黏膜异位也会造成嘴酸,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多食高脂类食物、喜欢饮咖啡或浓茶等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出现此类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可调整饮食结构、服用抑酸药物或黏膜保护剂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反复发作且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胃酸过多的原因
可以引起胃酸的因素很复杂,比如饮食方面的原因,饮食不均衡、进餐不定时、喜欢吃不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导致胃酸;还有精神压力和遗传因素,也是导致胃酸的一部分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胃粘膜经常受刺激,壁细胞反应等,都会导致胃酸的发生。
胃酸过多吃什么食物好
胃酸过多的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面条、含碱、蛋白质高、低脂的食物,平时还应该选择喝茶。如果患者体内的胃酸含量一直都比较多,那么很容易患上胃部疾病,而这些食物可以有效的调节胃部的酸碱平衡。
01:29
胃酸多是什么原因
胃酸多是胃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适度的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胃内就是一个酸性的环境,有一种泌酸的细胞叫B细胞,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分泌过多或者食管下段的门不自觉地打开,不能跟食物做到很好的配合,以及其它的一些原因都会导致过多的酸就会往上反的情况,像常看到的酒精灯,如果用手轻轻过一下火焰,只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但如果反复过就会导致黏膜的损伤。当反复的出现胃酸多的时候,食管下段的黏膜可能已经出现问题。
胃经常反酸是怎么回事
胃酸在人体中有着消化食物和防腐制酵的作用,一旦胃酸现象增多,就会出现反胃,或者是吐酸水的情况,这个时候患者很没有胃口。而引起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日常饮食不规律导致,这个时候就应该调理饮食,不要喝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烧心吃什么药
烧心是指我们的食道中出现一种灼热的现象,烧心会让我们的身体感到不适,烧心是由于胃内物反流导致胃酸,对食道造成的损伤,倘若是胃病导致的烧心可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若是胸口疾病引起的烧心,可口服达喜、莫沙比利;如果是食管炎引起的烧心口服丽珠得乐、克拉霉素;对于消化溃疡引起的烧心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