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失明是怎么引起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9-1658227次浏览

糖尿病导致失明的原因是什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也就越大。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占25%。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多多留心!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已明确是促使糖尿病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基础代谢紊乱,其体内的血管容易发生变化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其供应区缺血、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再者长期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更快地促使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发展。所以有血糖控制不达标、胰岛素依赖性、患病时间长、合并高眼压、高血脂、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预防,严加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以下症状,现应及时去医院眼科进行检查:

1、视力减退,视物不清

2、近视程度加重、老视的暂时性缓解

3、看东西出现重影;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

4、眼胀、眼疼,视野缺损(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糖尿病人不应恐惧,只要控制血糖、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的继续发展,就可以避免走向失明。

相关推荐

03:00
糖化血红蛋白7.8严重吗
糖化血红蛋白7.8可能是指糖化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总量的7.8%。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在红细胞生存的期间,血红蛋白A与己糖(主要为葡萄糖)缓慢、连续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般占血红蛋白总量的4%-6%,而糖化血红蛋白7.8%比较偏高,可能会比较严重。出现糖化血红蛋白7.8%的情况后,患者可以进行饮食管理,减少摄入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如棒棒糖、麦芽糖等。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的情况。除了这些日常调理之外,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帮助控制血糖。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且糖化血红蛋白≤8%,一般可以遵医嘱单独使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物的主要成分为考格列汀,能够抑制二肽基肽-4。患者遵医嘱服用该药物两周后通常能够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倍长平考格列汀片的依从性比较好,如果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情况,在遵医嘱服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之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不会显著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通常不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安全性比较高。如果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建议遵医嘱增加降糖治疗方案例如与迈特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联用。如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遵医嘱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美百乐镇普伐他汀钠片、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联合使用,前者能够降低血脂,后者可以缓解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疾病。建议患者在用药的时候避免食用火锅、麻辣烫等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吸收药物的效果。
03:09
餐后血糖8.2正常吗
餐后血糖八点二摩尔每升,是不正常的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正常值为三点九到七点八毫摩尔每升之间。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七点八到十一点一摩尔每升之间,称为糖耐量异常,就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对于非糖尿病的病人,测得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八点二摩尔每升,则考虑为糖耐量异常,就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需要做糖耐量筛查以明确诊断。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正常血糖是七点八摩尔每升以下,八点二摩尔每升略高于正常,是可以接受的血糖,但是需要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使血糖进一步达标。
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
血糖高一般来说很可能就是糖尿病。但是血糖高,这个要看高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对血糖增高有个标准,正常人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6.1mmol/L到小于7mmol/L是糖尿病前期,故其当大于等于7mmol/L,就是糖尿病。餐后血糖正常人是小于7.8mmol/L,7.8mmol/L到小于11.1mmol/L,是糖尿病前期,大于等于11.1mmol/L就是糖尿病。所以血糖高要进行一下分类,这种情况下,为了要把它弄明白,除了查血糖以外,最好做糖耐量试验,空腹查个血、血糖,然后喝了75g葡萄糖水以后,两小时再查血糖,这个是高血糖的最敏感的,就是能够发现糖尿病最敏感的检查,另外还可以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跟血糖是有相关的,能够反应测数以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mmol/L,也是糖尿病,所以按照这个分类来定。
语音时长 01:37

2021-07-09

74066次收听

糖尿病可以吃肠吗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危险而又常见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肠是常见的食物,其脂肪含量比较高,而且市面上的肠中还会添加一定的色素和防腐剂,对糖尿病影响很大,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吃肠。对于这种疾病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首先要注意三餐要规律、限制脂肪摄入等。
糖尿病脚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脚麻可能外界刺激导致,也可能血管病变造成,神经病变和药物因素引起脚麻也是比较常见。出现脚麻需要找到原因,积极应对。糖尿病人脚麻是经常有的事,只要身体任何的部位出现麻木、疼痛、酸痛,就要及时的检查血糖,导致下肢脚麻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外界的刺激,来自外界的刺激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手脚的麻木症状,中风昏迷引起了头部神经的刺激,老年人的一个拐杖的刺激或者是颈椎病或腰椎引起麻木。二、血管的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的原因导致逐步地下肢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壁的增厚,弹性降低,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堆积成斑块,造成下肢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出现麻木的症状。三、神经病变,患者长期的血糖不控制,导致神经病变,脱水鞘的改变引起麻木的症状。四、药物的原因,有药物或者化学制剂同样可以引起手脚都麻木。所以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治疗。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09

50825次收听

血糖多少才算糖尿病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用的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来说如果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就是多尿口干、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这些症状,糖尿病的诊断需要两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或者是两次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十一点一;一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加上一次餐后血糖超过十一点一也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有多尿口干、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这些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加上一次空腹血糖超过七点零毫摩尔每升,或者是餐后血糖超过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糖尿病。但是大家要注意上面说的,所有的血糖都是静脉血糖,而不是血糖仪检测的末梢血糖。在欧洲或是美国糖化血红蛋白,如果超过百分之六点五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46

2019-12-06

54932次收听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饮食从吃多少,饮食多样化,什么时间吃,怎么吃这四个方面来注意。一、吃多少,就是要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能暴饮暴食,增加脾胃的负担。如果平时喜欢吃土豆,红薯这些含淀粉类比较高的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主食量适当的减少,另外粥类升糖指数比较高,也要少吃,而且粥类也是要进入主食量的,除非脾胃功能不太好的患者,一般还是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粥。二、饮食的种类就是吃什么,建议糖友饮食要多样化,要均衡营养,但是也要有所选择,如主食,尽量多吃粗粮,增加膳食纤维的一个摄入,水果也可以适量的吃,但水果最好吃含糖比较低的水果。另外蔬菜也是可以多吃的,蔬菜是各种颜色的蔬菜都可以吃一点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包括苦瓜、冬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肉类尽量吃瘦肉,少吃肥肉。三、什么时间吃,主要是说晚餐要定时定量,晚餐不要吃的太晚,晚餐也不要吃得过饱。有患者喜欢吃水果,建议吃水果和酸奶这些零食,在两餐之间吃,晚餐以后,如果没有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就不要吃太多的零食,水果这些东西。四、怎么吃,建议患者是少油少盐,少吃油炸类或者是快餐食品,尤其是蔬菜,可以吃水煮的蔬菜或者是凉拌的,不要放太多的芝麻酱这些酱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很多的细则,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目的主要是维持正常的体重,减轻胰岛的负担和维持整体的健康。
语音时长 02:36

2019-07-15

53060次收听

02:13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2型糖尿病人也会像1型糖尿病人一样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但是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仅仅会有疲乏、无力等这些非糖尿病特异的症状。1型糖尿病人,往往病程刚开始时,胰岛功能就已经受到了明显损害。这个时候血糖会很高,会出现高血糖相关症状。2型糖尿病人起病的年龄比较大,胰岛功能刚开始时还是保留了,这时候血糖也不太高,但是到了后期,血糖会升高。
01:40
低血糖有什么症状
低血糖首先引起的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包括心慌、出汗、大汗淋漓、饥饿感,还有可能会出现轻度躁狂。如果血糖没有及时补充,食物没有补充,病情会进一步发展,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躁狂,打人毁物。如果没有给患者及时补充糖分,患者就会出现意识淡漠,甚至会发生昏迷的可能。如果五分钟之内没有给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患者会发生不可逆性的脑死亡。所以低血糖引起的症状非常严重,一定要及时识别、及时处理。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很多食物对于患者来说都需要避免,糖尿病患者平时可以吃一些苹果,石榴,梨子,柚子,猕猴桃,李子等水果,达到控制疾病作用。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有很多,例如: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都是由于患者的血糖太高导致的,如果症状得不到缓解的话,会使症状更加的严重,还会引发很多的并发症出现,所以一定要坚持长期用药将病情控制好,以免导致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患有糖尿病的人,要时刻把血糖值控制好,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有影响,为了能够很好的控制住病情,在饮食上要注意,早餐一定要吃,多以燕麦片为主,喝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些燕麦片。在平时的主食上也要多吃些粗粮,比如说玉米面,荞麦面等等,即便是大米也要在里面加些蔬菜,鱼肉之类的,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血糖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危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中一部分是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若患者反复微血管梗塞,则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所以我们要重视小血管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36

2018-09-30

67596次收听

02:37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的时候都会提到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让人不得糖尿病。第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糖尿病,不出现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尤其是到医院就诊的这些病人,就提到三级预防,就已经有并发症,我们使进展的速度减慢,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三级预防。但实际上,我觉得一级预防的意义更大,就是使人不得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尤其对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他的家族里面有糖尿病人,因为只有他的父母是糖尿病人,他的子女显然是属于危险分子。如果是40岁以后,同时又有血压血脂的异常,体重又超重,活动量又偏小,把这一类归结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或者是叫危险分子。一级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有危险因素的这些人群。通过后天的一些努力,使他不得糖尿病,这可能才是一级预防最主要的一些措施和目标。至于已经发现糖尿病以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他尽量的少出现并发症,或者是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更晚一些,或者是更轻一些,这可能是二级和三级预防最为主要的。
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是指肢体大、中、小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阻塞而言。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并无组织病理学的差别,但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更高,年龄更小,病变发展较快,病情较重,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