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饮酒后吃什么可以保护肝脏

发布时间:2020-09-1663038次浏览

有些经常喝酒的人都会备有护肝药品,在喝酒前服用,以防患上肝炎。其实,很多护肝药品本身也含有对肝脏损伤的成分,因此不能长时间服用,否则也会引起肝脏的病变。要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以下几种食物的效果就非常好。

饮酒后吃什么可以保护肝脏?

1.绿豆:绿豆是一种能解毒的食物,对酒精性肝损害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喝酒的人在饮酒后能喝上一碗绿豆汤,那么酒精中毒症状就会大大减轻。

2.甘蔗:甘蔗清凉甘甜,将其榨汁服用,对解酒非常有帮助。

3.柑橘皮:将柑橘皮晒干,研成末,煮汤服用,对解酒非常有好处。

4.白萝卜:将白萝卜捣成泥取汁服用可以解酒,还可以在汤汁中加入一些红糖服用,也可以直接生食白萝卜。

5.橄榄:将20枚橄榄砸开取其肉,加水煎煮,饮其汤。

6.甘薯:将生甘薯捣碎榨汁,加入适量白糖服用。

7.鲜藕:将鲜藕榨橙汁服用,对解酒非常有好处,

8.生梨:吃一个梨或喝梨汁,都对解酒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01:03
护肝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护肝片的功效与作用通常是疏肝理气、健脾消食这两个作用,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该药物。具体分析如下:1.疏肝理气:该药物主要由柴胡、茵陈、板蓝根等药材组成。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由于这些药物对肝脏有益,使用该药物能够改善肝脏代谢,一般能够治疗早期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促进身体恢复。2.健脾消食:护肝片中的药物成分能够促进胆汁分泌,一定程度上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如果需要使用护肝片来治疗相关疾病,建议患者提前咨询医生意见,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转氨酶高有哪些症状
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转氨酶高患者常有肝炎的症状体征,如发热、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严重者还有黄疸的表现,如尿黄、尿色加深如浓茶、皮肤眼睛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变白等表现。长期持续的转氨酶高见于慢性肝炎患者,常有面色发暗、肝掌、蜘蛛痣、脾大等慢性肝病的体征,合并肝硬化者可出现腹胀、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转氨酶高者应去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其中甲肝、戊肝为急性肝炎,草氨酶常显著升高,甚至出现黄疸,但经保肝抗炎治疗,多能较快恢复正常。乙肝、丙肝可以转为慢性肝炎,常需要抗病毒治疗。丙肝通过使用小分子药物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对于乙肝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需要长期的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等药物控制病情。
语音时长 02:11

2021-07-09

83075次收听

乙肝能自愈吗
乙肝能否自愈要看病人感染乙肝的时间和病人身体状态。对于急性乙肝是有机会自愈的,但多数需给与保肝等治疗后治愈率较高,尤其是成人,儿童感染乙肝容易转为慢性携带者,成年后发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能达到自愈几率比较小,约1-3%。如果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且无禁忌的情况下,建议首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大三阳患者还是有治愈的几率的。对于肝硬化的病人基本没有自愈的可能。乙肝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乙肝病毒侵袭人体所致,因此乙肝要从病因上进行治疗,必须通过干扰素以及抗病毒药物,彻底清除乙肝病毒才能够治愈。
语音时长 01:15

2021-06-09

71829次收听

肝炎大三阳可以同房吗
如果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是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当然可以同房,如果过度消耗患者的精力和体力,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和反复,需要注意。如果配偶或性伴侣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其体内没有乙肝病毒的表面抗体,此时对乙肝病毒易感。进行性生活一定要正确规范使用安全套。同时也建议配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保护自身,避免感染。大三阳的患者如果进行性生活,首先应当注意保护对方。如果对方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且体内已经产生了可以抵御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是可以进行无套性生活的。由于机体内已经有了抗体,可以及时的发现清除、消灭乙肝病毒是不用担心被感染的。如果对方没有乙肝抗体所有的检查都是阴性的,是需要进行保护措施,应当注意戴安全套,以免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性伴侣引起交叉性感染。所以对于患有乙肝的患者进行性生活,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性伴侣,以免传染给对方,但是对方有抗体的情况下是不必担心被感染的。
语音时长 01:34

2021-06-09

96472次收听

酒精性肝炎的治疗
酒精性肝炎一般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严重酗酒是可诱发广泛性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目前该病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威严人民的身体健康。在我国因酒精所致的肝损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药物性肝炎的治疗
一经明确诊断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致病药物,是药物性肝炎治疗的最重要措施。
有肝炎的人吃什么好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带有传染性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因为受到其他人的一些特殊待遇,就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容易悲观消极,这时他们是非常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和呵护的,不光是心理的慰藉,在饮食上也需要我们特别的关心,那么有肝炎的人吃什么好呢?
如何治疗瘀胆性肝炎
瘀胆型肝炎是以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肝脏疾病,又称胆小管型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瘀胆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瘀胆型肝炎也是乙肝的一种,它和其它乙肝的治疗又不一样,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瘀胆性肝炎具体如何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会根据该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判断,如果该患者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给予口服保肝药物即可,如果该患者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明显升高,提示该患者肝脏损伤比较严重,往往建议住院输液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分为两类:干扰素与口服核苷类似物。一般我们会根据该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工作性质、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也可以联合提高免疫治疗,往往会提高该患者e抗原甚至表面抗原转阴率。抗纤维化治疗往往会根据B超、肝弹性扫描的结果来决定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纤维化的治疗。如果B超提示肝脏回声增粗,肝弹性扫描提示肝脏硬度值偏高,往往建议该患者进行1-2年的抗纤维化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10

61328次收听

肝炎会通过间接接触传染吗
肝炎一般不会通过间接接触而传染。肝炎的种类是有很多的,一般肝炎大多都是乙肝,如果是乙肝的普通接触是不会传染的,像握手、拥抱、接吻、日常生活都是不会被传染。慢性乙型肝炎我们又称之为乙肝,这指的是乙肝病毒检测的时候为阳性。肝炎临床表现有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乙肝肝炎传染的途径一般分为四种: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播及医源传播,日常生活中的间接接触不会传播,不要过度担忧。患有乙型肝炎后一定要规律治疗,避免劳累、避免饮酒、注意休息、规律治疗,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定期复诊随访,一定要有跟病魔抗战的信心,精神方面一定要尽量的愉悦,生活要规律,饮食要健康,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避免饮酒。
语音时长 01:54

2020-02-05

55649次收听

02:45
乙型肝炎能根治吗
乙型肝炎可以表现为急性病毒感染,也可以表现为慢性病毒感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成人身上,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急性乙肝病人会出现明显症状,出现黄疸性肝炎表现,像乏力、纳差、尿黄,甚至转氨酶明显升高等,但是经过积极的治疗,95%都能够自然痊愈,只有5%的病人转成慢性。临床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治愈的可能性相当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干扰素类药物、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积极抗病毒治疗能够控制乙肝病情,患者肝功能症状,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保证病情不进展。但是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达到乙肝临床治愈。
02:48
乙型肝炎如何治疗
乙型肝炎根据发病方式的不同,可以通过输液,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多属于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和急性甲肝、戊肝治疗相似,主要是通过输液保肝降酶,观察病人的病毒指标,95%的病人经三到四周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量减少,传染性消失,半年内达到痊愈。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争取把病毒复制转阴,让肝脏炎症不再持续发展,降低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的发生率。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1、注射用药物干扰素类,治疗疗程比较短,但是副作用相对大。2、口服类药物核苷或者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安全,但需要长期用药。
01:36
肝炎治疗方法
肝炎治疗需要根据病因、病程以及肝炎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措施。需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注意休息:休息是治疗急性肝炎的主要措施。急性肝炎早期卧床休息,安静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代谢率,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肝脏淤血,有利于肝细胞修复。第二,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可改变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及修复。第三,禁忌烟酒:无论是急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都应禁忌烟酒,以免损害肝细胞而加重病情。第四,对症用药:真正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保肝而不伤肝。
碱性磷酸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碱性磷酸酶是转氨酶中常见的一种,在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中都存在,尤其在人体的肝脏细胞中最多。在日常的肝功能检测中都会有检测这种酶。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是一些药物导致的,还可能是患了骨骼、肝胆疾病,女性可能是怀孕导致的。
02:12
药物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一些药物本身就对肝脏有损害;另一方面是个体差异的原因,某些人对某一种药过敏,如青霉素,而其他人,不一定会有过敏反应,这就是与个体差异有关系。目前医疗还未达到能检测出哪些人过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