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戊肝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红肿、发痒、硬结和疼痛。虽然这些反应的发生概率较低,但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皮疹、发热,甚至更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注射部位红肿:戊肝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注射后可能刺激局部肌肉,导致红肿和疼痛。这是身体对疫苗的一种正常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
2、发痒:有些人可能对疫苗中的辅料过敏,导致皮肤发痒或红肿。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最好咨询医生。
3、硬结: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局部可能会形成硬结。这通常是由于药物刺激引起的,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就能消退。但如果硬结发展成脓肿,需及时就医。
4、疼痛:接种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皮肤,或者对疫苗成分过敏,导致疼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发热和乏力。保持注射部位的放松和适当的休息可以缓解疼痛。
5、皮疹: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导致皮疹。这种皮疹通常会自行消退,但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就医。
6、发热: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成分敏感,导致发热和全身不适。多喝水和休息通常能缓解这些症状。
接种后,建议在接种机构观察至少半小时,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过敏反应。出现轻微不适时,多饮水、注意休息通常能有效缓解。如果症状严重,不要犹豫,尽快就医。接种疫苗是保护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也需关注身体的反应,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