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生
浙医二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它的流行特征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
1、传染源: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是那些出现典型症状的人,而隐性感染者则是体内携带病毒但没有明显症状的人。无论是患者还是隐性感染者,都可能通过血液或体液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感染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在局部繁殖,随后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扩散。这种传播方式使得登革热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尤其容易爆发。
3、易感人群:登革热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儿童和青壮年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男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登革热。这些人群在蚊虫肆虐的季节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4、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到15天,患者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有些人还可能出现皮疹、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腹泻等消化道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休克甚至脑膜炎等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
了解登革热的流行特征是我们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关键。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及时就医和良好的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蚊虫滋生,尤其在夏秋季节,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护,健康度过蚊虫活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