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当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热IgG和IgM均为阳性时,意味着患者过去曾感染过登革病毒,并且目前正处于感染期。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了解这种疾病的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对应对其影响至关重要。
1、临床表现:登革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典型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不适。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会让患者感到极为不适,需要及时关注。
2、诊断:诊断登革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比如近期是否有疫区的旅居或居住史,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热,建议尽快就医,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手段进行明确诊断。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3、治疗:登革热的治疗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饮食宜清淡。同时,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治疗的核心是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预防: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采取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如使用蚊帐和驱蚊剂。饮食卫生也需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登革热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是预防登革热及其他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