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二型糖尿病血糖的稳定标准因个人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方式而异。对于病情较轻且身体素质良好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即可视为稳定,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保持在10mmol/L以下。而病情较重、胰岛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更为严格,建议空腹血糖维持在6.1mmol/L以下。
1. 病情较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胰岛功能尚未严重受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通常能维持血糖稳定。
建议这些患者每天监测血糖情况,特别是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控制饮食的关键是少食高糖、高油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 病情较重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病情较重或胰岛功能已明显受损的患者,单靠生活方式调整难以有效控糖,通常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血糖监测要更频繁,建议空腹、餐后及睡前定时监测,确保血糖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同时,应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控制在6.5%-7.0%之间。
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性
血糖控制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长期高血糖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血糖过低又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并在医生指导下实施健康管理。
每个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非完全一致,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患者除了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血糖保持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