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潜伏期通常为3到15天。患者的具体表现可能因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从典型登革热到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都有可能发生。有些人感染后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仍具传染性。
1. 典型登革热
这一类型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酸痛,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不适。针对这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以促进身体恢复。
2. 登革出血热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例如皮肤瘀点、鼻衄或牙龈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会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病情,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功能。
3. 登革休克综合征
这是登革热最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甚至休克的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这时需要立即送医,通常会采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或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急救,同时通过输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日常预防与应对
如果怀疑自己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检查,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接触蚊虫,以免进一步传播病毒。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预防,比如清理积水、使用驱蚊剂和安装蚊帐,从源头减少感染风险。
登革热可能因病情差异而表现不同,但早发现、早治疗是应对的关键。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能够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