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手术是许多老年人改善视力的常见选择,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视力下降、角膜损伤、眩光和角膜干燥等。白内障本身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的视力障碍,患者可能会经历视物模糊等症状。手术虽然能有效改善这些症状,但也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
1、视力下降: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移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如果在操作中意外损伤了虹膜,可能导致术后视力下降。术后一周内,快速消融区周围的微血管可能会破裂,引起前房出血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视力。术后密切观察视力变化很重要。
2、角膜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角膜内皮,导致角膜水肿,从而影响视力。如果手术比较粗暴,可能损伤角膜基质层,引发圆锥角膜,导致矫正视力下降。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外部刺激。
3、眩光:白内障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暗处感受到彩色光晕或眩光。这可能与手术中使用的人工晶体和术后眼部适应有关。通常,这种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
4、角膜干燥:手术切口处的结膜组织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加速角膜水分蒸发,引起眼睛干燥。患者可通过使用人工泪液和避免长时间用眼来缓解不适。
为了减少这些后遗症的影响,患者在术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使用抗感染滴眼液,避免揉眼睛,并保持适度用眼。定期随访复查也很重要,通常建议在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等时间进行。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
手术后,保持良好的护理习惯和定期复查是确保视力恢复良好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术后管理,许多患者能够成功恢复视力,享受更清晰的世界。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重拾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