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2个小时血糖值标准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1-09-0252196次播放
视频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03
糖尿病能治好吗
以现有的医疗水平,糖尿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的教育等综合治疗,可以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非常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族。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B族,容易疲乏、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等。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补充维生素B族可以调理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问题,且维生素B族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可以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02:44
血糖检查需要空腹吗
血糖检查一般还是需要查空腹血糖,因为空腹时候的血糖是比较平稳的,特别能够反映血糖水平。所以去检查有没有糖尿病或者查体的时候,一般都先查空腹血糖。也有一种情况,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这个时候要看空腹血糖的水平,空腹血糖如果偏高了,没有到糖尿病,要赶快去查餐后血糖,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好一点。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时候,也需要查空腹血糖。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先把空腹血糖降到正常了,再去看餐后血糖。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
糖尿病要怎样才能检查出来,糖尿病现在已经不仅仅困扰了大部分的老年人,甚至现在的小年轻也慢慢出现了很多糖尿病的症状,这让很多上班族都担心不已。就是因为糖尿病要早治早好,所以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怎么样才能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得了糖尿病?
患了糖尿病是不是一定会死
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腰痛、阳痿,月经不调,便秘等症状,这些也是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影响的,注意及时控制血糖。那么患了糖尿病是不是一定会死呢?
小儿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是一种内科常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许多家长朋友都应该对小儿糖尿病的治疗有所关注,那么你知道小儿糖尿病如何治疗吗?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小儿糖尿病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糖尿病脚麻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01:44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合成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胰岛素是人体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根据人体血糖高低,身体就会分泌相应的胰岛素,比如人体血糖高,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血糖低,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1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基本上已经丧失,必须要用胰岛素来降血糖,身体中能够降血糖的只有胰岛素一种,所以要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人在病程的后期,胰岛功能变差,也需要用胰岛素。
酮症酸中毒属于什么病
02:03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是上、中、下三消引起。一、上消在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饮水后仍然口渴。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出现口渴。肾气化功能失常,导致膀胱虚寒,水液代谢异常,导致小便多,水分从小便排除,全身水分减少,因此会口干口渴,喝再多水不起作用。二、糖尿病早期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糖尿病可出现阴虚燥热,之后出现气阴两虚,20年左右出现阴阳两虚;三、糖尿病20多年后,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种并发症,引起淤血阻络。治疗上应该三焦兼顾,上、中、下焦,三消同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检查空腹血糖时应该注意什么
现在很多检查都要求空腹,尤其是抽血时。所以抽血检测空腹血的时候要注意,首先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到12个小时之间血糖,如果空腹时间太长,比如超过12个小时,对于血糖的测定也有影响。在测血糖的前一天晚上不能太兴奋,进行剧烈活动,要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能有应激状态或近期有感染,它可能对血糖的测定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当天到医院测空腹血时,不能急急忙忙一路赶着到医院后测血糖,也可能会受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到医院以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去抽血。不但要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样重要。因为诊断糖尿病不光是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高也可以诊断糖尿病。所以有的时候尤其是对一些高危人群,不仅关注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
02:23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尿里的血糖增高,临床通常是查血里的血糖。血糖增高后会对血管造成炎性刺激,血液流到头部会出现脑梗塞,流到心脏会出现心肌缺血流到肠胃会出现胃轻瘫。流到四肢会出现手脚麻木。5到10年后才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很重要。
糖尿病人压力大损伤记忆
糖尿病的老人大都会有脑血管并发症,记忆力会减退。但是,如果这样的人群再承受压力的话他们的记忆力会大幅减退。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患有Ⅱ型糖尿病的老人来说,压力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记忆等认知能力。
加湿器应用不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提醒,加湿器不是杀菌器,务必要定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加湿器注意事项,关节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气加湿器。潮湿的空气会加重该类病人的病情。若该类病人确实需要使用加湿器,应与专科医生商量沟通,确定合适的湿度,以稳定原发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