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儿童发烧40度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1-0953108次收听

语音内容:

儿童发烧四十度怎么办:
儿童发烧四十度是一个高热,发热一般分为低热三十七点二度到三十八度、中度发热三十八点一度到三十九度、高热三十九点一度到四十一度。我们一般来说高热的话要及时给予退热,退热的话常见的退烧药就是一个布洛芬,第二个就是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退烧药都是儿童比较安全的退烧药物,但是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这个发高热的话,一定要查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其次是细菌感染,再就是小儿高热会出现抽搐。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发烧达到四十度,首先需服用退烧药,并且在服药后多饮水,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降温。如果服用退烧药一小时体温还未下降,则可以辅助物理降温,比如小孩子洗温水澡,也能帮助退热。如果小婴儿发热,发烧持续不缓解,或同时伴有咳嗽、呕吐、精神差等症状时,还是应尽快带孩子就医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1
孩子反复发烧怎么退烧
孩子反复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服用具有抗病毒功效的中药退烧药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标本兼治,防止孩子发烧反复。
小孩无缘无故发烧是什么原因
小孩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因此容易发烧。细菌侵入、病毒感染、一些免疫系统的疾病、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等等都会引起小孩发烧。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用抗病毒的药物或者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如果孩子发烧体温不超过38.5℃,可以物理降温,如洗温水澡或者温水擦浴,擦大血管的位置如大腿根、腋窝、脖子等位置。如果小孩发烧体温超过38.5℃,进行退热治疗,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要及时就诊,明确原因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55

2021-12-30

81841次收听

发烧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功效
小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有的时候会使用这种退烧药物,其实里面是含有一个复合成分,里面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有一个退热的作用,同时还含有马来酸氯苯敏,是一个抗组胺类的药物,可以缓解孩子因为感冒以后出现的鼻塞等症状,同时里面含有人工牛黄,适当的有一点点抗炎的效果,应该说是一个复合制剂,这个氨酚黄敏本身是一个挺常见的感冒药物,很多家长习惯使用,但是实际上在临床并不是推荐所有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使用,因为这种药物应该是一个复合制剂,如果孩子单纯的发热,建议还是使用单纯的药物,像小孩子可以按照年龄和体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布洛芬单一的制剂,这样剂量相对比较好把握,同时也不会因为其他药物的过多摄入造成孩子的这种肝肾的负担,小孩子如果存在一些鼻塞、流涕比较明显,这个时候也可以单独使用一些抗组胺类的药物,而不是在增加这种其他药物的这种情况下联合使用,如果确实孩子同时存在发热、鼻塞,这个时候可能选择氨酚黄敏相对来说可能会更合适一些,但是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来使用,氨酚黄敏是一个复合制剂,有降温的作用,也有适当的缓解鼻塞、流涕的作用,但是相对副作用都会比较大。所以在婴幼儿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和合理性,不要自行盲目用药,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肝肾负担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因为小婴儿本身的肝肾代谢功能相对比较弱,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语音时长 02:04

2021-12-30

52240次收听

02:16
宝宝发烧身上起红疙瘩怎么回事
如果宝宝发烧的同时身上起了红疙瘩,考虑出疹性的疾病引起发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幼儿急疹,还有水痘病毒感染、过敏性的疾病如荨麻疹。幼儿急疹初期的时候发烧一般3~5天,发烧逐渐退的过程中会出现出疹。如果没有一些并发症,疾病会逐渐的痊愈。水痘病毒感染属于传染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给予相应的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隔离。如果没有明确原因,宝宝发烧同时起红疙瘩,跟病毒感染和患儿抵抗力的下降有一定关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03:17
幼儿体温正常范围
幼儿体温的正常范围,如果是指腋温,一般在36℃-37℃之间,是幼儿体温最正常,最合理的范围区间。但如果对于孩子而言,因为他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是特别健全,所以他的体温,实际上非常容易出现各种波动,而且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孩子的体温稍微有所变化,未在36℃-37℃的正常范围内,此时不一定是病态,要根据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整体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孩子体温像会受到年龄,包括性别、种族、环境、季节等各种影响,都会影响孩子的体温,导致体温有所波动。所以,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37℃,此时需具体观察有无影响因素的存在。
宝宝发烧39度但精神好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39度但精神很好,家长要先排除是否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宝宝身体体温上升,如室温过高、穿衣过厚等,家长可以先对室温和宝宝的衣物作出调整。调整过后要再次对宝宝的体温进行测量,如果体温明显下降,便不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体温没有下降,家长可以先通过物理降温法给宝宝身体降温,可以使用热毛巾对额头、腋下、手心、脚心等部位进行擦拭,也可以给宝宝额头贴退烧贴。如果降温的效果不理想,家长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儿科就医,儿科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退烧药物给宝宝退烧。
语音时长 00:59

2021-06-09

72260次收听

03:05
宝宝发烧以后身上出红疹子是怎么回事
小宝宝发烧以后,经常能够看到孩子的身上出现红色的疹子,第一种情况,如果这个小宝宝是一个小的婴儿,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给我们,这个孩子有可能是幼儿急疹。另外一些情况下,在宝宝发烧之后,也有可能出现红色的疹子,还要警惕儿科常见的其他几个出疹性的疾病,比如麻疹、再比如风疹,另外还有比较多见的猩红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及时带着孩子去就诊了,由大夫根据孩子的具体的症状、体征,结合小宝宝所做的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的检查,做出一个比较专业的判断。
小儿反复发烧怎么办
发烧是一个症状,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发烧的病因解除不了,退烧都是暂时的。发烧三十八度五服用退烧药,一般退烧药四到六个小时就代谢没了,又出现发烧。反复发烧要找出原因,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均引起发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烧三到五天甚至十天,必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才能退烧,。对选择的抗生素不敏感,或治疗时间短,炎症未完全控制,小儿就反复发烧。非感染因素,如结缔组织病、风湿热、传染性单细胞综合症、血液病等,原发病控得不到控制,就反复发烧。对反复发烧的小儿,要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语音时长 01:30

2020-02-10

58854次收听

小儿发烧手脚热是怎么回事
小儿发烧手脚热是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烧就会出现浑身上下都热,包括手脚发热,这是由于发热多而散热少导致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大脑中枢系统产生热多,散热中枢不能及时的将热量挥发掉,在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出现手脚发热的情况,通常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这证明孩子的末梢循环是良好的,血液可以把热量带到手脚,这样更容易让热量散发出去,因为四肢的表面积要比躯干的表面积大,所以这样就会散热快。小儿发烧这种事情家长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和紧张,小儿由于身体免疫力低,所以经常容易被病毒、细菌感染,或者着凉而出现发烧,一定要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和症状,先查明病因,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切不可以盲目的治疗和吃药。
语音时长 01:21

2020-01-09

55022次收听

小孩中暑发烧怎么办
小孩出现了中暑发热以后,建议倘若体温不超过38℃,那么就可以多补充水分,比如喝一些淡盐水、清凉饮料等;倘若小孩体温超过了38.5℃,建议给小孩服用退烧药;倘若小孩体温39℃以上,就需要及早送院治疗了,否则很危险!
02:10
宝宝发烧怎么办
一般来说,腋表体温超过37度4认为是发热,小儿发热十分常见。发热是身体对抗病原菌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关键要看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如果精神状态和食欲良好,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体温不超过38度5,可以进行物理降温,让小儿多饮水,以防脱水。如果体温超过38度4,要及时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等,如果发热以后,小儿的精神比较差,要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引起发烧的原因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要对症治疗,以免长时间的高热,引起惊厥。
宝宝一直低烧不退怎么办
宝宝一直低烧不退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家长也着急担心。在给宝宝调理时要注意合理使用退烧药,如果体温超过38.5℃而且一直都不退要及时就医检查。生活中也要注意多喝水,帮宝宝脱掉多余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可以用热水给宝宝泡脚。
小孩持续低烧的危害
宝宝发烧大部分都是因为病毒入侵而引起的,其实发烧对人体并不是完全都会造成伤害,有的时候低烧可能也是对于人体健康的一种恢复,另外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消耗,但是如果长时间都存在持续低烧的现象,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引发并发症。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宝宝出现发烧的症状,妈妈可以通过让宝宝多喝开水、为宝宝用温水擦拭全身、给宝宝洗温水澡等方式为宝宝物理降温,要注意不要给宝宝捂汗,洗温水澡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妈妈还要注意随时监测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
小孩发烧吃什么好
孩子小各方面器官未发育好,经常发生感冒发烧的情况,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吃一些有退烧效果的食材帮助孩子退烧。譬如让孩子吃一些香蕉、荸荠、苹果、草莓以及梨等等,这些食材在退烧方面的效果非常好,同时注意适量地喝白开水,还要注意室内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