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头不热身体烫是发烧吗

发布时间:2021-05-1172913次收听

语音内容:

如果头不热感觉身体烫,应该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果不超过37.2摄氏度就不是发热
成年人在夏天尤其是天气十分炎热的时候,如果出汗不彻底,会有头不热身体发热的感觉,这种情况一般提示是机体热量太高,可能是存在中暑或者热射病。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每天晚上或者傍晚时分,人体的体温都会相对较高一些,此时也可能会有头部不热而身体发热的情况。人在运动之后也会有体温,一过性的升高,表现为头不热,身体发热,在休息之后,此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一些病理的原因,比如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也会有身体发热的情况,应该给予鉴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10
腋下体温37.3正常吗
腋下体温37.3℃是正常值。人体在做测体温的时候,有几种测体温的方式:额头体温、腋下体温、口腔体温以及肛门体温。每个地方的温度有所差别,主要是跟环境因素影响有关系。腋下体温的正常范围是36.2℃到37.3℃。同时人体早上、下午和晚上的温度,一般也有所差异。早上环境温度略低一些,下午、晚上环境温度略高一些,所以环境温度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测量方式的影响,测体温的时候额温最低,额头温度比腋下温度低0.2℃到0.3℃。口腔体温也比腋下体温高0.2℃到0.3℃。
02:58
36.9度体温正常吗
人体的体温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进食、运动、环境温度的变化。正常人体的温度有相对正常的范围,与测量的方式有关。腋窝测量温度的正常范围是三十六点零到三十七点三摄氏度,肛门温度相对较高,一般是三十六点五到三十七点五摄氏度。额温枪测量额头的温度变异较大,一般三十五点零到三十七点零之间是正常的温度。对多数人来讲,三十六点九摄氏度是正常的体温范围。但对于少部分人而言,基础体温比正常人的低线低,比如正常体温可能是三十五点五摄氏度,三十六点九摄氏度会有明显的不适。
03:13
人正常体温是多少到多少
体温的测量有四个方法,包括额头的温度、腋下的温度、口腔的温度,还有肛门的温度。通常一个人的体温指的是用体温计测腋下的温度。正常成年人的腋下温度一般是36.2℃到37.3℃,是正常体温。上午的体温一般比下午体温要低0.2到0.3℃左右,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一方面跟代谢有关系,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系。女性一般比男性温度略高0.1到0.2℃。同时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体温也比正常的时候高0.2到0.3℃,也是正常体温。
03:04
大人经常发烧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反复的发热,基本分两大方向,一个是感染性的,一个是非感染性的。感染性又分一些像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成年人如果反复发热,如果是相对来说的低热,可能有时要除外一下结核,其他的像有一些肝炎等或慢性的反复的肾盂肾炎,也会有反复的发热。还有一些就像感染性心内膜炎。当然还有一些真菌的感染。非感染性的最常见要查一查有没有自身免疫病,有一些自身免疫病,常见的像狼疮、皮肌炎等等。其他还有一些肿瘤类的疾病,像一些血液病,白血病或淋巴瘤等等,它也会以间断的发热为主要表现。
小孩子37.8度算不算发烧
小朋友如果出现了体温37.8℃,先要看一下测量体温的方式是什么,是腋温,还是耳腔耳温,还是远红外的测量所得到的体温,不同的测量方式下,其实对于体温的测量精度是有影响的。如果孩子是用体温计,这是最标准的一个测量方法,用体温计测量了一下腋温,发现孩子37.8℃,这实际上是属于发热的范围。医学上一般来说,小孩的腋温如果要是超过了37.2℃,实际上就属于一个发热的范畴。只不过如果体温是37.8℃,也就是38℃以下,这时候一般来按照轻度的发热,也就是低热来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原则上是不需要用药来干预的,只需要用一些物理的方法来降温,比如给孩子擦一擦全身,或者给孩子冲一个热水澡,这些方法来给进行退热,实际上这都是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孩子的温度降下去,这时候可以再观察。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的上升,而且超过了3天,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带着小朋友去医院做一下检查,看他的血象高不高。另外,就要注意看这个孩子,听一下肺里有没有一些问题等。所以,对于小孩子如果出现了低热,家长在家里首先做的一个方法,一定要注意选择比较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让孩子的温度能在短时间内尽量的降下来,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语音时长 02:34

2021-07-09

100936次收听

做完手术发烧正常吗
做完手术出现发烧,一般如果持续时间不长,不超过三四天,体温不超过三十八度,都属于可以接受的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大多数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发烧,是由于手术部位渗液被吸收所产生的一种身体发热的症状,对身体不会产生特殊的影响。但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局部软组织造成损伤所引起的发热。其次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进行输血或应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一种过敏反应。在这期间可以让患者多喝水,或者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退烧。如果发烧比较严重或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说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或者是出现比如说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手术部位的红肿、热痛等,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之后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5

2021-06-07

89674次收听

身体热头不热是发烧吗
身体热头不热,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发烧。想要判断是不是发烧,可以通过测量体温进行判断,测量体温时可以选择腋窝、口腔、肛门这三个位置,不过测量的位置不同,体温正常范围会有所差异。腋窝测量时,正常体温是在36度到37度之间。口腔测量时,正常体温是在36.3-37.3度之间。肛门测量时,正常体温是在36.5-37.5度之间。如果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就表明已经发烧,需要及时进行退烧处理。但是体温没有超过38.5度时,可以暂不服用退烧药,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烧。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10

104952次收听

02:57
物理降温的方法和适用人群
一般来说人体正常体温应该是在37.4℃以下,这以下当然就不用处理。通常到38.2℃、38.3℃以下的低烧也不需要特殊处理,这是应对疾病的正常反应。超过38.3℃以上或者38.5℃以上,就需要进行降温,在家里或者在医院里。大部分人群都可以使用,对于待在家里的儿童和老人,建议不要自行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有一些疾病,作为普通百姓不是很清楚,过低的降低体温或者耽误了一些疾病的治疗,这样是对患者相对不利的。
发烧了多喝水能退烧吗
轻度的发烧通过多喝水是能够帮助退烧的,但只能作为解热的辅助方式,并不能完全治疗发烧。喝温开水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尽快代谢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有助于退烧。但是如果体温超过38.5℃以上,就需要药物治疗。
发烧了能吃大青叶吗
发烧能不能吃大青叶要看发烧的原因,大青叶适合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烧,但是伤口感染或者其它炎症不适合服用大青叶。而且大青叶的服用方法也很多,可以搭配其它中药材,从而使治疗效果更显著。
手术后低烧怎么办
手术后患者出现低热,需要行血常规+CRP等炎性指标检查。若炎性指标正常,考虑为手术后无菌性坏死组织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导致机体发热。多喝水,清淡饮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几天后体温会自动调节到正常。血常规+CRP等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若出现咳嗽咳痰等感染临床症状,考虑发热由感染导致,予以抗感染治疗。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范围内。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正常人体温一般为三十六到三十七度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界因素影响稍有波动。在24h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口温37.3到38度之间称为低热。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2

66710次收听

哺乳期发烧可以打针吗
哺乳期发烧是可以打针的,如果是低烧最好不要打针,当热度比较高需要打针。要向医生说明在哺乳期,根据情况打一些不影响哺乳的药物。哺乳期发烧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1、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烧,体温高于38。5度,暂停哺乳,进行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可以使用退热针,或退热的口服药物如布洛芬进行临时退热处理。2、普通的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先多喝点水、喝点姜茶治疗,如果控制不住,再选择一些对哺乳影响比较小的抗病毒、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板蓝根颗粒,清开灵胶囊,等。3、打针后如想继续哺乳,要选择对母乳喂养影响小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27

2020-02-10

62060次收听

退烧药有哪些
发烧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发烧的温度达到38.5度以上就需要服用退烧药了,常见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尼美舒利等都是有退烧的效果,另外服用药物期间也要注意多喝水。
孩子发烧不退怎么办
孩子发烧如果没有自行退烧,或是发烧的温度较高,父母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让孩子的体温恢复正常,比如减少衣被、补充水分、冷敷以及温水擦浴等等。如果经由物理降温仍然没能退烧,且发烧超过38.5℃,可以喂孩子吃退烧药。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烧超过39.5℃,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
儿童发烧39度怎么办
引起儿童发烧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感冒,对于小孩来说,如果发烧需要密切监测体温,避免由于发烧持续高热,导致出现脑电活动的异常,甚至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度5,是需要进行及时退烧处理的,出现持续高烧39度,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病毒或者是细菌。必须去医院抽血化验,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