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见于婴幼儿及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及全身红色斑丘疹。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防止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麻疹多发于寒冷季节,当儿童感染病毒后,通常经历10-12天的潜伏期,早期会出现持续发热、流鼻涕和干咳,随后出现典型的柯氏斑(口腔内颊黏膜的小白斑)。一般在发病3-4天后,全身皮疹从耳后开始扩散至面部、颈部和躯干,最终蔓延至四肢,皮疹呈暗红色并伴有瘙痒。患儿通常在皮疹完全消退后1-2周恢复,但若未及时干预,可引起肺炎、脑炎或耳部感染等并发症。
麻疹多发于寒冷季节,当儿童感染病毒后,通常经历10-12天的潜伏期,早期会出现持续发热、流鼻涕和干咳,随后出现典型的柯氏斑(口腔内颊黏膜的小白斑)。一般在发病3-4天后,全身皮疹从耳后开始扩散至面部、颈部和躯干,最终蔓延至四肢,皮疹呈暗红色并伴有瘙痒。患儿通常在皮疹完全消退后1-2周恢复,但若未及时干预,可引起肺炎、脑炎或耳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预防麻疹,儿童需按时接种麻疹疫苗(通常推荐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次)。确诊麻疹后应注意隔离患儿,减少接触其他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同时居室保持通风,避免二次感染。治疗方面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减轻症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若病情较为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必要时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控制细菌感染。在治疗和康复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状况,不忽视任何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