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后注意事项
关键词: #血性
关键词: #血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行取栓治疗后,需要重点关注二次血栓形成、脑水肿、出血性转化及全身性健康管理,通过密切观察和合理干预减少并发症风险,并促进功能的逐步恢复。
1、预防并发症及加强医疗监测
取栓治疗后,患者短时间内仍处于高危状态,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避免高血压或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同时,每2至4小时需要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估,观察有没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时发现脑水肿或出血性转化。密切关注局部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血肿或其他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
2、二次血栓的预防措施
二次血栓的风险在取栓后依然存在,需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药物预防方面,可根据医生建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给予抗凝剂如利伐沙班以预防血栓发生。此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卧床患者需早期适量进行体位变化或患者家属协助他人被动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脑水肿及出血性转化的处理
取栓后早期,脑组织仍可能面临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脑水肿或出血性转化风险,这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对于轻中度脑水肿,通过控制液体入量和短期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缓解压力。若出现严重出血迹象,需立刻停止抗凝药物并应用维生素K或凝血因子浓缩剂等抢救措施,必要时手术减压以保护患者生命。
4、功能康复及长期管理
脑卒中患者在取栓后需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言语康复、吞咽训练等,以减少功能障碍的后遗症。饮食管理通常需要专人指导,摄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且低盐、低脂的适应性饮食。患者也要定期随访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定期测量身体指标。如果有心理压力,可适量采取心理干预,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取栓后阶段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恢复效果与复发预防,因此对于患者与家属来说,严格遵照医生建议配合治疗与康复措施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