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的肠胃炎是怎么回事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细菌性的肠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道炎症,通常伴随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多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此疾病在夏季或气温高的环境中更易发生,因为高温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细菌性肠胃炎的病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遗传因素上没有直接影响,但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易感染。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比如未彻底洗净的蔬果、未煮熟的肉类、被污染的饮用水或不洁餐具。生理因素包括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肠屏障功能下降等,这些会降低对细菌的抵抗力。某些外伤如胃肠内摄入刺激性异物,也可能引发炎症;而细菌感染是最直接的病理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等,它们能够分泌肠毒素,损伤胃肠粘膜,引起急性炎症。
如果出现持续腹泻、剧烈腹痛或高热等明显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通常包括细菌培养诊断后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或复方新诺明治疗,具体选择需遵医嘱。同时,应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防止脱水情况。对轻症患者,可通过充分休息、自制电解质水维持体液平衡,并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帮助胃肠恢复。
为了预防细菌性肠胃炎,日常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物煮熟煮透,如生蚝或半熟鸡蛋等高风险食物尽量少吃;避免饮用未煮沸的水;餐具及时清洁,保持干燥;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等级较高的餐馆。加强体育运动、合理膳食调节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