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在宝宝身上多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卫生不良引起。尽早识别病因、适当护理和必要时就医,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的不适。
急性肠胃炎是宝宝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有时伴随发热或脱水症状。病毒(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引发婴幼儿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如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则多与饮食或水源污染相关,也可能由进食未煮熟的食物、不洁果蔬等引起。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再加上好奇心驱使,常常喜欢把手或玩具放进嘴里,这些都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当宝宝患上急性肠胃炎时,通常会因为腹泻和呕吐而导致身体快速流失水分和电解质,若没有及时补充,可能引发脱水,这会对身体形成更严重的威胁。比较轻微的脱水通常表现为嘴唇干燥、小便量减少;严重的脱水则可能出现哭泣没有眼泪、精神萎靡甚至意识不清。对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抗生素通常无效,主要以缓解症状和防止脱水为主;但若由细菌感染引发,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抗生素治疗。
针对急性肠胃炎,家长可以采取几个措施帮助宝宝恢复:第一,尽量让宝宝多喝水,避免失水过多;若腹泻严重,可以通过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来平衡电解质。第二,饮食上尽量选择易消化食物,暂时避免油腻、生冷和过甜食物,如白粥、瘦肉汤、加盐米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若症状严重,有高烧、频繁呕吐或出现明显脱水体征,要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耽误病情发展。
平时注意做到饮食卫生和用具清洁,避免宝宝饮用生水、使用携带病菌的餐具,改掉啃手指的习惯,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这些都是降低肠胃炎发生概率的好办法。如果病情出现变化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天,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可能的原因并进行专业治疗。